-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所 在 院 系 文学院
专 业 名 称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级
学 生 姓 名 王群兴
学 号 1150110052
指 导 教 师 徐慧珍
二零一五 年 五 月
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文献综述
一、概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剧作家曹禺创造出一部部震惊剧坛的杰出作品,像先后活跃于戏剧舞台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作品改编而成的《家》等等,他塑造了众多新旧交替时期在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女性形象。他的剧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日出》、《原野》等充满争议性的作品,更是让众多的名家忍不住对其加以褒奖或者提出批评,这让曹禺成为当时文坛的“活跃明星”。由于他不仅是一位剧作家,而且是一位投身于戏剧演出的演员,这让他不仅懂得如何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搬上舞台演出时迎合观众的喜爱,因此他的剧作演出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长期活跃于舞台。
曹禺作为一个对女性充满“人文关怀”的男性作家,他对当时那些美丽动人却社会地位最低、受到男权与社会压迫的妇女,心存着不忍与关爱,也正是出于他的爱和愤怨,他才能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来为女性的解放振臂高呼,为女性的解放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从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生命历程、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那个正处于蜕变初期的女性的心路历程与人生经历;通过女性在经历重重磨难后获得的仍不是光明的太阳,而是彻底的毁灭,来真实的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悲剧性和艰难性,让读者从女性生存状态的角度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对女性解放道路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
二、曹禺戏剧研究概况
曹禺戏剧研究始1934年《雷雨》的问世,它一问世,刘西渭率先撰文从曹禺的“命运观”和“蘩漪的性格内涵与意义”对其进行专门评析,赢得了一片喝彩。在1936年《日出》和1941年《北京人》等作品问世后,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同时也引来了很多的批评!
30年代~40年代中期,一方面主要是对曹禺具体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等,来探讨曹禺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及意义。代表作品有刘西渭的《〈雷雨〉——曹禺先生作》,他认为《雷雨》是一部命运悲剧,反映了命运对人的捉弄和人的生存困境。作品主要是对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是以吕荧《曹禺的道路》等为代表的作家们,主要是对曹禺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的综合性研究。吕荧对从《雷雨》到《家》的主要代表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析,文章对曹禺剧作的风格魅力及思想蕴涵作了总体概括。在获得一片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批评家们对《雷雨》、《日出》等作品的否定,如黄芝冈在《从雷雨〉到〈日出〉》 —文中,对《雷雨》、《日出》做出了全面的否定和批评,黄芝冈认为作者除了要拥有成熟的技巧外,还得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剖析,而这两部作品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不真实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正确,这一评论有他的局限性,同时也正反映了曹禺此时的作品太过于注重技巧性的问题所在。
40年代末~60年代,以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为代表的作家们主要集中对人物进行再次解读,走出曾经的误区,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再认识”。他通过对蘩漪的形象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指出“蘩漪不但有‘雷雨’的性格,她本人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是那个被漏掉的角色。然而胡炳光与钱谷融持相反的观点,他在《读〈〉〈〉〈〉〈〉〈〉[1]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2]曹禺:《曹禺经典作品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