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 · 语 · 选 · 读 知·其·不·可·认·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朱熹《论语集注》 是时孔子致仕居鲁,沐浴齐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敢忽也。臣弒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故夫子虽已告老,而犹请哀公讨之。 朱熹《论语集注》 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强臣,素有无君之心,正犹齐之有陈恒,实与陈氏声势相倚,宁肯听孔子言而往讨之? 此在孔子亦非不知。惟孔子之在鲁,亦从大夫之后,则何可不进谠(dǎng,正直)言于其君。 且三家擅鲁,乃鲁政积弱关键所在。孔子苟获用于鲁,其主要施为即当由此下手。 《左传》 孔子三日斋而请伐齐三,公曰: “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 鲁弱齐强,孔子非不知。然若必待绝对可为之事而后为,则事之可为者稀矣。 (钱穆) 对曰:‘陈恒轼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 “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孔子仍以士大夫的政治责任来要求自己,表现出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同时也体现出对周礼的虔诚。 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关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要求没抱多大的希望,但依然反复申告,有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反映了孔子内心无可奈何的心情。 孔子的志向与态度 一、志向:复礼 二、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原因: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 义也。 钱穆《论语新解》 隐者之意,天下无道则须隐。孔子意,正因天下无道故不能隐。盖其心之仁,既不忍于忘天下,亦不忍于必谓天下之终于无道。 《论语集注》 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 《论语新解》 丈人之见其二子,是不废长幼之节。 长幼之节不可废,君臣之义亦如何可废? 《孔子传》 人之为群,不可无家庭父子,亦不可无邦国君臣。果使无父子,无君臣,则人群之道大乱。君子不愿于其自身乱大群之道,故曰君子之仕以行其义。 今丈人只认勤四体分五谷为人生正道,尚知当有父子,而不知同时仍当有君臣。孔子尝欲居九夷,又曰乘桴浮于海,是孔子非不同情隐者。然世事终须有人担当,不得人人皆隐。 《论语新解》 谓此荷蒉者果决于忘世,则亦无以难之。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心存天下世道,与荷蒉者心事不同,异心不能同解,则复何说以难彼? 《论语新解》 或曰:孔子伤时无明王,故己不见用。或曰:孔子自伤不得王天下,故无此瑞应,则世无太平之象,而孔子所欲行之道,其前途亦不卜可知矣。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 划天下为九州。 《易·系辞上》说: “河出图,洛出书, 圣人则之”,就是 指这两件事。 孔子的志向与态度 一、志向:复礼 二、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原因: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 义也。 隐士的志向与态度 一、志向:辟世修身 二、态度:深厉浅揭 三、原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 “知其不可”是认识,“而为之”则是偏偏不计较成败、因果而去做,正显示伦理本体高于现象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的尊严,不屈从于因果的自由。 ----李泽厚《论语今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孔子追求 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精神,其理想主义的 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后世起到了 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 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近日重读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一股悲怆之 气在胸腹间回荡:先生,至悲至勇者,知其不可而为之。 纵观先生的一生,历览先生的著述,先生实是在绝望中奔 走呼号。 《自序》中先生这样来形容当时中国的现状:“…假 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当钱玄同劝 先生为可能出现的希望摇旗呐喊时,先生最终是答应了, 然而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是:“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 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希望)的证明来折服他之所谓可 有(可能有希望)。”由此可见,先生由于他入木三分的敏 锐洞察力,对国家民族的现状、前途和命运实在是绝望透 顶。然而这绝望并没有最终使先生 成为一个沉沦者,避世者,相反,在这绝望中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为希望的出现而呐喊中去了。内心的绝望和外在行为近乎偏执的奋进呐喊,让人感到先生的一生就是一出悲怆的历史剧。在绝望中奔走呼号,先生的确是勇可叹者,悲可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