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注意: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强度的反常性 二、时间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温下力学性能与载荷持续时间关系很大: 例如:钢的σb随载荷持续时间↑而↓ 。 三、温度和时间对断裂路径的影响 温度T↑,载荷t↑ ,断裂由穿晶断裂过渡到沿晶断裂。 原因:随温度T↑,晶界强度下降速度快于晶内强度的下降。 **等强温度(TE)概念——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称为等强温度。 TTE时,穿晶断裂。 TTE时,沿晶断裂。 当约比温度 0.5时——高温状态。 当约比温度 0.5时——低温状态。 2 高温下的蠕变现象与应力松弛现象 蠕变现象:(后叙) 应力松弛:在规定温度和初始应力条件下,金属材料中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一、蠕变现象 1、蠕变概念: 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即使σσ0.2)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 约比温度T/Tm 0.3时须考虑 碳钢加热T300℃,必须考虑蠕变。 2、蠕变断裂: 由蠕变而最后导致材料的断裂 3、蠕变曲线 oa: 瞬时应变ε0(弹+塑) abcd: 随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应变ε:蠕变 蠕变速度: 应力或温度升高,蠕变第二阶段缩短 蠕变过程中的矛盾: 强化 ← 加工硬化 软化 ← 回复、再结晶及其它扩散过程 二、蠕变过程中变形与断裂机制 1、蠕变的变形机制 常温下: 位错的增殖与运动→产生塑性变形 →位错运动受阻→变形停止。 高温下: 外界提供热激活能,促进原子扩散 →位错持续运动→产生了蠕变变形。 (1) 位错滑移蠕变 T≈Tm/2,又称高温蠕变 变形时,T↑→原子扩散加剧→位错攀移引起动态回复(异号位错对相消,形成多边形结构)→形成亚晶→位错运动阻力下降→进一步蠕变变形。 ——动态回复起主要作用 (2) 扩散蠕变 在更高温度(甚至接近于Tm时) →原子扩散进一步加剧 →较多数量的原子(空位)直接发生迁移性扩散 →扩散蠕变。 2、蠕变断裂机制 主要晶界断裂→宏观上为典型的脆性破坏。 晶界的结构、性质,晶界析出物,与外加应力的取向等均对蠕变断裂产生重大影响。 机制一:在三晶粒交会处形成楔形裂纹 高应力,较低温度下,晶界滑动在三晶粒交汇处受阻→应力集中→形成空洞→相互连接形成楔形裂纹→长大→引起断裂 机制二:在晶界上由空洞形成晶界裂纹 较低应力,较高温度下,当晶界受垂直拉应力作用时,周围晶界或晶粒内部的空穴聚集于此晶界,形成空洞核心→空洞超过临界尺寸(r)而稳定存在→长大→引起断裂。 空洞位置:晶界上的凸起部位,细小的第二相质点附近,(晶界夹杂物). 一、蠕变极限 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塑性变 形的抗力指标——引入蠕变极限。 蠕变极限的表示方法一: 蠕变极限的表示方法二: 二、持久强度极限 蠕变极限 高温长期载荷下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考虑了变形量) 持久强度极限 高温长期载荷下对断裂的抗力(不考虑变形量) 持久强度极限 在给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τ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以MPa表示。 三、剩余应力 1、应力松弛定义 具有恒定总变形的试件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自行减低应力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金属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性能称为松弛稳定性。 如何评价松弛稳定性? 故: (1)剩余应力σsh是评定金属材料松弛稳定性的指标 ——剩余应力愈高,松弛稳定性愈好。 (2)松弛稳定性可用以评价材料在高温下的预紧能力: 高温紧固件 2、蠕变与松弛过程比较 蠕变:应力保持不变,塑性变形和总变形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松弛:总应变量保持不变,随时间延长,塑性变形不断取代弹性变形,使弹性应力不断降低。 四、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1、基体金属与晶体结构的影响 通常熔点高,自扩散激活能大,层错能低的金属,蠕变极限↑。——高温材料设计依据 自扩散系数: bccfcchcp金钢石型 ——自扩散系数大,自扩散激活能小 例: 加入Cr,Mo,W,Nb,使固溶强化; ↓层错能,↑扩散激活能; 化学相互作用、形成短程有序等。 3 析出物与杂质物的影响 加入合金元素,生成弥散强化相,阻碍滑移和攀移,↑高温强度。 ——须为热力学稳定的第二相 如钢中采用特殊碳化物、氮化物等 ——非金属夹杂物有害 4、晶粒度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