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全)sqf.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要点整理 1—4课:政治主张及实践 5—9课:修身 10—13课:学习与教育 14—15课:哲学思想 一、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 ★背诵2.1、2.3、13.6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 ★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 孔子肯定“德”的重要作用。(2.1)为政者应尚德不尚力(14.5),用德和礼去教化百姓(2.3)。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要“正已”(1.5、13.6、12.19、2.20),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做成事。后代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百姓自然拥护他,小人必然被感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无须武力去征伐;何况武力功伐,是失德的表现。(16.1)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是养生、送死和祭祀,要富民,使民足。(13.9、12.7、12.9)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使民以时,不可横征暴敛。(1.5)上下要各得其分。举荐贤能,教民(13.9、2.20)以礼、信、孝悌。 “相关链接”《中华文明是追求道德的文明》摘要: 在春秋战国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主张拯救道德人心、建立一个“有道”的社会,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孔子推崇周文化,从现象上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真正的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但他赞美的主要是尧舜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的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优秀高尚的道德)的追求。 二、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孔子的礼治主张) ★背诵12.1、3.1、16.2和13.3章。 ★明确孔子提出的礼与仁的关系,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和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主张的异同。 孔子认为,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即仁;另外,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7.11、3.3)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反对。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三、待贾而沽(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理解孔子热心求仕的原因,了解这和他用行舍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主张有没有矛盾。 孔子热心于仕途,既有“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9.5、7.23),也有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15.20),还有从政的强烈自信(13.10)。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态度更为积极。 救世的自觉,使他不辞劳苦,周游求仕,寻求施展抱负的舞台。因此,虽然他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积极用世之心让他热心仕途,哪怕是叛臣(公山氏、佛肸)召之,他也“欲往”。但他对明显“道不同”的阳货则坚持不予合作,可见孔子求仕不为名利,而为实现理想。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并对其作出评价。 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留,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孔子和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不一。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从政的强烈自信。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态度更为积极。 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何看法 应予以一分为二的分析和批判的继承。(如果问赞成孔子还是赞成隐士,可选其一) 肯定:强烈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树立典范,对当世和后世起到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 否定: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做无谓的牺牲;在乱世,洁身自好,不助纣为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肯定的。 隐士对孔子的态度:不理解,否定。 楚狂接舆:认为孔子身处乱世,不知隐退而周游求仕,是德行衰败的表现。认为从政危险,应及时隐退。 长沮:(子路问津)长沮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 桀溺:(子路问津)劝子路,实际上也是在劝

文档评论(0)

cYHUuuVe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