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梓: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应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近日重读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张先生在书中导言中写道: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没有正确地对待传统。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微博)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中小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微博)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从古至今,语言文字是割不断的文化血脉。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用渗透的方式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会不会成为继承语文教育传统、改革语文教学内容的契机呢?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需要面对的传统最悠久、最丰厚。除了语言文化这个根,还有几千年教育留下的传统和经验。
我理解张志公先生说那番话的意思是,语文教育必须要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语文独立设科,一般从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算起,而教材中语体文取代文言文占主要比重则要迟至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刊布以后。在语文教育中谈传统,要面对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话题众多。一篇访谈,自然不能网罗所有问题。
徐梓教授研究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多年,参与了指导纲要的制订。在这次对话中,我向徐老师请教的很多问题是至今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囿于篇幅,有些问题也只能表达观点、开启思路,欢迎方家一起讨论。
Q=李节
A=徐梓
Q:教育部指导纲要里所说的“传统文化” 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国学”和“读经”有什么不同?
A:现在,我们最常用的是三个层次的概念,一是传统文化,二是国学,三是读经。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包括经典文本、文化知识和技能技艺三个方面内容,这是一个最宽泛的概念,所指最广,领导人讲话和我国政府发布的文件,往往用的是这个概念,也最为恰当。
很多人认为“国学”的名头更响,影响更大,宁愿使用这个概念。实际上,它更多的只是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本所指近似,也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于读经的“经”,一般特指儒家经典,或少量其他经典,这样说来,它又是国学或传统文化经典文本中的一部分内容。
Q: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以在各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我就想到一个问题,过去看到一些书里有不少大学者感慨自己古文念得少,国学功底不够,建议年轻人多读古文。要学好经典文本却不专门开设课程,对改善一代人的传统文化素养能起多大作用?是否还是隔靴搔痒?
A:我很赞同这一观点,所以,我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基于课程和教学的系统性,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整体擘画,全局组织,以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实现。
而这样的目的,不可能通过其他学科偶尔地“体现”,或者零星地“渗透”就能完成。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正餐”,而不是个别地区、个别学校、部分学生的“点心”。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它显然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学校应该教学的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包括经典在内的古代典籍,显然是应该优先考虑的内容。
Q:在目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制度下,优先考虑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似乎为改革语文教材带来新的可能性,比如增加古文的比重,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A: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在语文课中增加古文的比重,不失为最为可行的做法。
入选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首先自然应该是那些历经千锤百炼、世所公认、最能体现祖国语言美的经典名篇。要避免那种什么都照顾一点但什么都不突出的面面俱到,不要有太多附加的功能,要以语言的优雅、精致为最高原则。
此外,也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经典的学习上,我认为在小学阶段,以学习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古代蒙书如《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千字文》之类为主;初中阶段,可以选学“四书”和百家诸子;到高中阶段,再选读“五经”和历代文集。
Q: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A:在组织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最大限度地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比如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古人读书特别注意循序渐进。
《三字经》中就有“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这样的说法。清朝初年的施璜曾说,“五经”以“四书”为阶梯,“四书”以《近思录》为阶梯,《近思录》以“小学”为阶梯。没有精熟“小学”,就不可以读《近思录》;没有精熟《近思录》,就不可以读“四书”;没有精熟“四书”,就不可以读“五经”。
在现代,学习的条件和内容都和传统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教学,没有必要再按照《三字经》和施璜所说的顺序进行。但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任何教育中都是有效的。我们应当保持耐心,等待蛹茧化蝶的那一刻,不宜过早让年纪尚小的学生单纯背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平地机零件手册.pdf
- 贵州政立矿业有限公司平安二矿非煤矿山水害专项治理工程实施方案.doc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新考纲必刷题解析(2025年).docx VIP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重点难点题库详解.docx VIP
- 控烟知识培训远离香烟完整版课件.pptx VIP
- 2025年生活会(四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含违纪行为典型案例剖析】2篇文.docx VIP
- 历年医学考研复试真题——麻醉学.pdf
- 基于神经网络手写数字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doc
- 社区概述幻灯片.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