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VIP

论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作为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于人的本质的设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密切相关。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分别立足于人的本质理论中的共同体、物质生产、人与人的关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结底,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需要,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共同体物质生产人与人的关系人的需要   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连接了主体人与客体物,涉及主体对于客体的判断和选择。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并且“人在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评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它们具有‘价值’属性”[1]p406。显然,作为主体的人对于价值起着主导性作用。其中,极其重要的评价尺度就在于“人的需要”。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则反映了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东西”的认定。从中国哲学上的“义利之辨”到“理欲之辩”再到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具体的价值观总是历史境遇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映射。由于个人经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千差万别,个人的价值观总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而总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是一定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价值,是价值观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自社会中来,反映着特定社会的价值认定;它引领着社会,服务于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发展,乃至于国家发展等。可见,价值和价值观都是基于对于人的考察,反映了属人的性质。   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回答了“人是什么”等问题。它反映了对于人的理解与定义,涉及人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定位,也牵涉到人与人关系的界定,甚至可以影响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之上的社会。可见,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厘清人的本质学说,有助于我们理解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基础及价值目标。因此,考察核心价值观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回溯历史中的价值观并探究其理论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建立在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之上的核心价值观是如何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自由、平等、博爱”与西方文化对于人的理解密不可分   “自由、平等、博爱”是公认的西方价值观中的核心观念。该观念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源头――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古希腊哲学成就了希腊文化最高智慧的结晶。从哲学的发端看,哲学在希腊文中“是philosophia,即‘热爱’(philo)与‘智慧’(sophia)的合成词,故其本义是‘爱智慧’。在希腊哲人看来,求知是人的天性……在这种不断的探究和追问中获得知识,由此而获得自由”[2]p23。古希腊人摆脱功利、充斥着形而上学式沉思的哲学探索为“自由”埋下了种子。   此外,在古希腊晚期重要的哲学学派――新斯多葛派(亦称“斯多阿学派”)的哲学视阈中,“逻各斯”(在斯多葛派指“宇宙理性”或“命运”),应无条件地被每个人接受和遵从。由于接受了共同的“理性”,“世界城邦没有阶级、种族和任何等级差别,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是互爱互助的兄弟”[3]p105。因此,应“无视国家法律,无视财富、种族等级、门第,四海之内皆兄弟”[4]p141。罗马帝国坚持斯多葛派信仰,斯多葛派的哲学观可谓影响了罗马法平等观念的形成。   作为希伯来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代表,基督教精神将“博爱”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基督教特别强调平等:一切灵魂都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面前,无论种族、性别、年龄,人人平等。   上述精神始终保存在西方的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观念源泉,成为西方文化、物质建设的重要根基。作为直接的表现,这种精神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汇聚成“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引领着西方人民走向现代化国家。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是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准则的重要理论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核心价值观凝聚了核心价值体系,融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于一身,极大地反映了时代主题、任务和发展方向。其中,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与“人”紧密相连,必然涉及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1.爱国:人与共同体密不可分。马克思始终关注着人寓于其中的生存方式――共同体。在费尔巴哈完成了从天国到人间的颠倒之后,马克思进一步关注到了本身就是颠倒的现实社会,强调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同时,他认为人是共同体的主体,以共同体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客体化这一原则,提出了“人永远是(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等)这一切存在物的本质”[5]p51-52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与共同体关系:人的本质体现在共同体之中,共同体只不过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因此,另一方面,在真正的共同体之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