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新体系“实践活动”教学观的认识误区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强调音乐的实践活动,指出音乐的审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这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所在。但在现实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对其内涵有片面的理解,导致有悖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学行为出现。本文将揭示存在于不少音乐教师中,对于“新体系实践活动”教学观认识上的误区,并对音乐课程人本化教学理念的思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新体系;实践活动;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67
基础强调要让学生如何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教学法通过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国内,同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结为重要音乐能力。新体系教学法是实践型的教学法,它与音乐课程强调的实践性理念相互融合。于是,近年来,在面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新体系被迅速推广,它似在课改进程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加快了课改的步伐。新体系“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也被众多音乐教师所接受、模仿,教师们纷纷将培训中所学的“声势律动”“节奏创编”等运用到自己的课堂,美其名曰“新体系教学”。而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新体系课堂却存在“照葫芦画瓢”的尴尬境地,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常常是“一动则乱”“一创则同”。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解新体系“实践活动”教学观上所存在的认识误区。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否定新体系“实践活动”的教学观,因为这是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属性特征。“实践性”是音乐课程最大的表征。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的内涵是指:音乐教师应利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它的指向是“实践活动作为途径”的含义,并不彰显“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目标”的意向,所以这里面要着重强调的是: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中实践活动本身不是教学的目标,实践活动只是开展教学的途径,音乐课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音乐课的教育本质。但不少教师对于“新体系的实践活动”存在片面的理解。原因是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出现偏差。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新体系”,很容易让人在价值观、情感态度还是思维方式上将关注点偏向了“活动”,而忽视了对“人”的思考。具体表现为:1.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教学的得失过于强调 “新体系特点”的体现,从而忽略了人的发展尺度。2. 作为一种态度,过于强调以音乐为本,从而忽略了学生之本位。3.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解决一切音乐教学问题时所思考的角度始终是音乐本身,从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本质的大前提。
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才出现了小学音乐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陷入以“为了动而动”的教学误区。以下将举例剖析因这些误解而导致的教学偏差。
一、重理性、轻情感,缺乏审美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的。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会有这样的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任何理性的分析和创造,必先有一个体验的前提,否则就难有真正的创造实践。
新体系教学法非常强调音乐的实践活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常常被教师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中的分段分句欣赏。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森林的歌声》欣赏课中,某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三个不同的主题段落,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律动形式引导学生聆听,并指出演奏乐器、音乐进行方式和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每段音乐响起,教师便带着学生开始律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合作融洽。可当主题的演奏乐器不同、演奏形式改变之后,学生便开始混淆,分辨不清究竟是A还是B了。整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几乎都是由教师带着律动,学生没有自己安静聆听、独自思考的时间。学生似乎的确是亲身参与了,但并不让人感觉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他们并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和体验,有的只是在教师根据音乐设计体态律动的引导下盲目地跟随。这充其量只是一节“新型”的传统课。
“现代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是以教育的人文性为指归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则是达到这个人文性目标的一个手段、一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目的。”换言之,音乐内容对于音乐课来说只是音乐教师的“教学工具”,新体系教学法是教师用以培养发展学生心智的教学载体而已,课堂上师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