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千古流坑沉浮半部民间《史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古流坑沉浮半部民间《史记》   在仲夏的一个细雨天,我造访了千古第一村——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借用位名家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如此深邃特别的村子。   流坑的独一无二在于她依靠民间的传承,完整地保留下了从唐末到今天的时间跨度里,一个家族的蕃息与繁衍、悲伤与欢乐、出世独立和与世沉浮。它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和民族史,也是幅绚烂的汉文化风情画。   当唐代宰相董晋的后裔,经历了唐末的战乱,辗转几代人,终于于五代南唐时在董合的带领下来到了流坑村定居时,董氏家族在流坑长达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兴衰荣辱就开始了。   宗族世家的千年辉煌   走访流坑之前,我在村民董福华(董氏第三十七代)的引导下来到了乌江北岸的白茅洲,这里绵延数十里栽种着1万多株香樟树,树龄大多在200到800年之间。据在当地小学任教的董老师讲,这片树林是董氏先人出于防护河患的考虑,由董氏伟大的规划先祖董燧率领族人栽种的。据说这地方也是流坑的“风水地”,所以历代都是禁止破坏和砍伐的。漫步古木参天的林中,草木幽深,樟香袭人,不时有鸟儿头顶出没,了解流坑村也便从这片香樟林开始……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的西南部,背傍青山,三面环水。原名叫和合村,由唐朝国师、堪舆大家杨筠松的那句“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而得名。这也说出了流坑枕山抱水、可行舟筏的地理优势。绕村而过的乌江不仅滋润着这方土地,也成就了流坑人兴旺顺达的科举仕宦之路与经商通道。   流坑辉煌的千年历史,可以归结为“五百年耕读,五百年农商”。前一个五百年,董氏家族靠科举发家;第二个五百年,用科举和经商来持续兴旺。流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缩影,无论是科举还是经商,宗族宗法都在其中都发挥了家长式的决定性作用。董氏精英们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和儒家思想来凝聚和教化族众、维护家族按既定方向发展。   村中祭祀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现在,这里保存着明万历十年的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宗庙祠堂58座。值得一提的是流坑的祠堂别具一格,这里祠堂的厅堂和神龛都是公产,而两边厢房是私产,所以祠堂除了祭拜祖宗之外还可以住人。这样一来,私人平日里可保养维护它,当私人没钱养护的时候,公家可以出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私合营”,既限制了房子的买卖,也让祠堂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得益于流坑严谨的宗族体系,这里保存下来了相对完整的古代建筑。全村现有500余栋各类房屋中,有明清两代建筑260余栋,其中明清的民居30余栋,祠堂60余堂,宫观庙宇8处,文馆、戏台各1座,流坑古民居之多,全国罕有。   流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全村人大多姓董,他们追认汉代大儒董仲舒为始祖,有史可查,唐朝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而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又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所以在流坑的祠堂里,人们供奉的是开基祖董合。   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举勃兴,成为一代江右巨族。在庐陵文化和临川文化的双重影响熏陶之下,流坑创造了“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的奇迹。明清时,除了继续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外,族人利用便捷的水运,凭借着宗族力量控制并垄断了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将竹木运到赣江以及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等地,使流坑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从宋代到清初,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超过百余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也赞曰: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这里所说的五桂坊,就是为纪念董氏一门五人同时中进士(也是五子登科的出处)这一盛事而建的纪念牌坊。   在教化和约束族人方面,流坑董氏中不乏治家有道的智者,明中期,董氏的第二十二代董燧是位哲学家,举人出身,官居刑部郎中。他告老还乡后,对村子加以改建治理,在他的带领下,流坑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七横一竖的八条街巷。村里,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流坑的建筑风格既非官非民,又亦官亦民。同样是青砖灰瓦的徽派建筑,但它却形同而神不同的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安徽不同,流坑房子内部同样是青砖灰瓦,没有粉刷)。   村里用两个大祠堂改建的流坑文物馆里陈列着的万历年间的族谱上便记录着流坑的村落格局规划,在博物馆里你还可以看到流坑科举仕宦一览表,历朝历代中董家那些载入史册的文采风流之士也能够一览无遗。   跟随董老师,我们走入了“凤凰厅”,一栋砖木结构的明式宅邸,是董氏第二十二代孙董国举之宅,他是位成功的儒商,乐善好施而又爱好文学。凤凰厅的门楣上砖刻“尚义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