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成汤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大成汤对大鼠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屏障功能破坏以及细菌移位状况、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成汤组,取回肠近端肠壁组织约1 mm3清洗、固定、切片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小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局部微绒毛、黏膜下组织、细胞膜、细胞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基底膜附近见细菌,固有层见较多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大成汤治疗较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镜下改变程度轻,微绒毛有的变长、变密、增生,不典型的高尔基复合体增多,细胞连接基本正常。 结论 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肠道细菌移位,大成汤有防治作用。
[关键词] 大成汤;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016-04
近年来,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细菌、内毒素生产地和储存库,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其屏障功能的破坏和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肠道除吸收、内分泌等功能外,还具有屏障功能,包括机械、微生态、化学、免疫屏障[1-2]。肠道对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特别敏感,在发生失血性休克时,即使循环紊乱得到纠正,肠道的低灌注状态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临床上,在无明显感染灶的情况下,失血性休克即使及时得到纠正,患者有时也会发生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4]。脓毒症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特点,与注重“整体观念”和“阴平阳秘”的中医理论有着很多的契合点。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价中药大成汤对阻断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发生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300±2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津2005-0001,动物等级:SPF。
1.2 实验用药
大成汤:大黄9 g、芒硝6 g、枳壳6 g、厚朴3 g、陈皮3 g、肉桂3 g、苏木3 g、木通3 g、红花3 g。按照中药煎制煎煮后浓缩至40 mL。每100克体重大鼠灌胃1 mL浓缩药液,相当于生药10.5 g/kg。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成汤组。
1.3.2 急性失血性休克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制作 大鼠术前禁食8 h,禁水2 h。致伤因素:10%水合氯醛3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剪去腹股沟及大腿内侧被毛,碘伏消毒,无菌条件下分离股动脉,用22G套管针行股动脉穿刺,成功后连接注射器(所有管道内预充肝素溶液)。待大鼠心率、呼吸稳定后,5 min内间断放血,每100克大鼠放血1.28 mL(相当于全身血量的20%),呼吸达(130±10)次/min,20 min后自体血回输,缝合伤口。
1.3.3 给药方法 各组均提前2 d灌胃,手术前、后均每6小时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股动脉穿刺置管,不放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对照组:股动脉穿刺置管,放血并回输,生理盐水灌胃。大成汤组:股动脉穿刺置管,放血并回输,大成汤煎剂灌胃。
1.3.4 检测方法 术后24 h再次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无菌条件下取回肠近端肠壁组织约1 mm3,于2 min内置入4%戊二醛中前固定,用PBS充分清洗后,放入1%锇酸固定,再用PBS充分清洗,酒精梯度脱水,每次10~15 min,再行100%丙酮脱水2次,每次10~15 min,环氧树脂812、815混合物包埋、聚合后,用Leica超薄切片机切片,厚度为50 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电子染色,日立H-75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相,加速电压80 kV。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
吸收细胞呈高柱状,游离面的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正常;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相邻吸收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封闭细胞间隙,固有层腺体结构正常,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A)。
2.2 实验对照组
小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局部游离缘形成“溃疡”(缺损)、或形成“蘑菇云”样突起,微绒毛局部变短、变粗、减少、缺失,微绒毛和黏膜下组织形成缺损,局部细胞膜破损、缺失,见不到微绒毛;有的细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细胞质大量外溢到细胞外;线粒体基质内有点状水肿或明显水肿,线粒体嵴数量明显减少,部分嵴和膜融合或消失,嵴断裂、排列紊乱;内质网排列紊乱、肿胀,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有脱颗粒现象;细胞核缩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