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docVIP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2012年,昆明主城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60万人。有专家学者指出,物质文明的强大非常重要,但仅仅只有丰富的物质文明而精神世界荒芜,那也只会是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   欧洲人介绍还铺着石板、鹅卵石的街市说:“你看,一百年都没变!”   昆明人则指着街市介绍说:“你看,挖了又填,拆了又建,一天一个样,天天都在变!”   昆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1240年悠久的建城历史,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然而,随着当今城市建设发展,名城的魅力已经在时光中渐渐褪色。   古城景象已成浮云   时光流淌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支法国探险队远涉重洋后,在东南亚登陆,当他们来到昆明后,马上被这美丽的高原古都所陶醉。那时的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周围几平方公里内建有城墙,护城河如条白带绕在南面城墙外,城内、城外簇拥着一座座“一颗印”民居建筑,滇池、南盘江上帆影点点……   如今,站在圆通山上放眼望去,整个昆明城到处高楼林立,古都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湮没在了城市的一次次改造之中:护城河被填平,城墙拆得只剩下圆通山东面20余米的一段,民居古建筑也被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所取代。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汉、彝先民吸收了中原地区建筑风格,再结合本土民居建筑特点而创造出的“特色建筑”,是滇池地区建筑文化的载体。明、清时期,这种“三间两耳倒八尺”, 整体方形如印章的小四合院建筑,广泛分布在昆明地区,甚至全省多个地州都大量兴建。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昆明办学,不少教授都租住在昆明城郊的“一颗印”民居里,如闻一多和朱自清。昆明北郊麦地村一带的“一颗印”建筑曾引起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关注和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始,“一颗印”建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一幢幢钢筋混凝土的小洋楼所取代。近年来,随着昆明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开始,一个个村庄被夷为平地,小洋楼又被一幢幢高楼所取代。   在拆迁改造中,一些遗留下的“一颗印”建筑也不能幸免,如滇池东岸宏仁村,至今还保存着十几幢“一颗印”建筑及“一颗印”变体,一同被列入了拆迁改造范围。   昆明文物保护工作者杨安宁、钱俊历时一年多野外调查,现今昆明地区只保存有70余座“一颗印”民居。他们认为,如果不加以保护,可能再过20年,想要找到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就只能通过图片、博物馆等其他途径来观其真实面貌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说,建筑的繁荣本是好事,只是如今看着昆明无数高楼拔地而起,而有特色和地方区域特点的建筑却寥寥无几,千篇一律的建筑太多,显不出昆明这个边地城市的个性美。   道路改造记忆难现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那么,街道就是载体上的管道。昆明的今天,道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扩,一片忙碌的景象。然而,一次次“美容”之后,交通拥堵却成为了人们诟病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一次次道路改造中,许多古老的街道消失了,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金碧路。   金碧路东起盘龙江得胜桥,西至西昌路,为昆明市内东西向主干道,全长1.7公里。自古就是商业繁荣,人来车往的中心街道。元代为谷物、盐、水产、铁制农具交易市场,明代东段成为粮食、农具、布匹、烟茶交易为主的新城铺市场,有著名的云津夜市。清代因两广商人多在此经营五金、药材,又称广聚街。滇越铁路通车后,金碧路上集中了哥胪士洋行、玛地亚多士洋行等8家洋行,洋货一时充斥于此,金碧路最火热的时候,外省人的商店像雨后春笋般的在这里开张营业,成为有名的“商埠第五区”。   云南解放后,昆明市首任市长潘朔端在金碧路种植了大量的法国梧桐。诗人于坚小时候常常到住在金碧路的舅舅家玩,那时的金碧路是一条种满梧桐树的大街,街道不宽,两边的梧桐树上部的枝叶已经合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荫顶盖,遮蔽着整条街道,大街两旁是法式建筑,阳台一个接着一个。   于坚说,在上世纪70年代,金碧路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一条街,满街的梧桐树和法式建筑,而长春路有许多非常古老的明清时代建筑,老房子上还有房头草,非常美的东西,那时的昆明内涵丰富,是一座具有人文情调的城市。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碧路拆迁改造,道路被扩宽,梧桐树被移走,法式建筑、洋行几乎不复存在,如今在金碧路两旁的梧桐树,也是后来补栽上去的。   金碧路与书林街交接口,在宋、元时期,这里曾有一条河,河属盘龙江的一条支流,河上建有一桥,叫通济桥。元朝末年,梁王格杀大理总管段功于此,梁王之女阿盖公主(段功之妻)闻夫被父杀害,便投河以身殉情。这一历史故事被郭沫若编写成著名历史剧《孔雀胆》后,这座名不经传的小桥便声名远扬了。   如今,通济桥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