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栀子豉汤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 要:栀子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栀子和淡豆豉两药组成,本方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疗虚烦懊恼不得眠之良方。心身疾病中所包括的疾病如抑郁症、不寐、焦虑症、郁证所表现的症状如心烦、失眠、胸中烦热等症状经过辨证,可以使用栀子豉汤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栀子豉汤的理论基础及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栀子豉汤;心身疾病;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76-02
栀子豉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药组成仅有2味:生栀子和淡豆豉。《伤寒论》原文记载:“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1]可以得知,栀子豉汤主治的两大典型症状即是“虚烦不得眠”和“心中懊恼”,通过辨证后加减化裁可以扩大其临床应用,而心身疾病中诸多患者由于受到情志刺激,导致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火邪扰乱胸膈,热扰心神所表现的症状如心烦、失眠、胸中烦热等症状符合栀子豉汤证治范畴。笔者以下简要介绍其病因病机和方药分析,并记载若干临床验案。
1 病因病机
栀子豉汤属于太阳病、阳明病辨证论治范畴,从原文来探讨病因病机。《伤寒论》第76条如下:“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有形之邪已去,而无形之余热未尽,困扰于胸膈,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更严重的会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的表现。第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发汗或下之,病不解,热邪留于胸膈,阻滞气机,则胸中烦热。第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此条误用大下之剂,身热不但不去,而邪结心中而疼痛,外邪入里化热,郁结于胸膈之间,气机阻滞。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本条从“阳明病”到“身重”为阳明病原有证候。后面论述了误治的后果,由于本条论述并非阳明腑实证,误下后胃中空虚,邪气趁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热扰胸膈,而出现胸中懊恼,舌上黄苔也为热扰胸膈的表现。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早用攻下,导致胃气虚,邪热入于胸膈导致心中懊恼。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此处虚烦即是无形邪热困扰胸膈,由6条原文可以得出,栀子豉汤证的成因,有误治的过程,如“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若下之”,“伤寒五六日大下之”,“若下之”以及阳明病早下“阳明病,下之”等。
2 方药分析
栀子豉汤由生栀子和淡豆豉2味药,栀子色赤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色赤入心,苦寒清热通泄有泻火除烦的功效,尤其善泻心火而除烦[2]。《本经》载:“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药性赋》载:“味苦,性大寒,无毒。疗心中懊憹颠倒而不得眠。”《本草正》载:“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功效。《别录》:“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 《珍珠囊》:“去心中懊憹,伤寒头痛,烦躁。”淡豆豉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上行,又能降胃和中,两药合用,共奏清宣胸中郁热,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之症。
3 验案举例
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实习过程中,注意观察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栀子豉汤加减在治疗有关心身疾病中确有疗效。兹录若干案例如下。
3.1 抑郁症 张某,男,43岁。患者半年前因情志刺激而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不愿与人交流,心烦,失眠,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寐,曾自服舒乐安定,症状无缓解。近日自觉症状加重,整日闷闷不乐,焦虑心烦,恐惧,怕独处,无兴趣,纳差,失眠,二便可。舌红苔黄,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郁于中焦,诊为郁证。治以疏肝泄热,镇心安神。方药:生栀子15 g,淡豆豉10 g,白芍10 g,酸枣仁30 g,枳壳10 g,陈皮10 g,当归10 g,煅磁石30 g,合欢皮30 g,合欢花10 g,鸡内金30 g,莱菔子30 g,龙胆草10 g,生龙牡各30 g,厚朴15 g,五味子10 g,香附10 g,首乌藤30 g,郁金10 g,莲子心10 g。水煎服,早晚温服,每日1剂,7剂1疗程。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