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举制度产生的条件
篇一:隋朝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
隋朝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 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被孙中山称为中国为世界做出的“第五大发明”。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选举制度奠定基础。南北朝选举制度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
2.九品中正制度衰微。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随意左右、受贿营私的状况,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这个制度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门第成为评定官员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已成为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对国家政治统治十分不利。
3.士族地主的腐朽。南北朝时期,士族集寄生性、腐朽性之大成,尸位素餐,已经失去了执政的能力。
4.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89年,隋文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就必须破除士族门阀政治。
5.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身贫寒低微的庶族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6.有利的客观条件。隋唐时期,纸笔的大量生产,印刷术与造纸术日益普及,这些为科举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篇二:科举制度产生的条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文化史》科目考查卷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1、全国性的统一局面为其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政治环境。自东汉以来,中国曾长期处于军阀混战、豪强割据的分裂状态之中。这一状态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频繁,权力不断转移,王朝不断更替,社会经济凋弊,人人朝不虑夕,加之人口不断迁徙流亡,因此,这一混乱的历史时期无论从分裂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还是从衰败的经济条件以及人人自危的社会心理来看,都不可能为象科举制度这样广揽人才的制度创造机会和条件。而隋以后的各个封建王朝之间虽然也有王朝间的更替,也有较大的动乱,但每一王朝都有较长的较稳定的统治时期,这为科举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环境,因而才使得科举选官自隋之后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2、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结构的变化为其产生及确立奠定了必要的阶级基础,均田制在隋唐得以推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混乱和动荡从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大大地削弱了世族大地主的实力,中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开始与世族大地主在政治上并驾齐驱,并逐渐占据了优势。这一优势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以推荐为主的选举官吏制度逐渐被以考试获取官职的科举选官制度所代替。因为后者与前者相比,更多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其出身、门第。
3,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发展完善使得科举制度应运而生。自春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摆脱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种种影响,至隋唐时期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统治阶级的队伍日渐扩大;政治机构不断扩充,分工越来越细;赋税制度逐渐整齐划一;各项必要的政治制度相继建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统治体系。科举选官制度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为满足封建统治对各种官吏的需要,为适应中小地主阶级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4、物质上的原因的条件。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道路交通的的完善使得许多的举人能够及时的赶赴考场。
5、隋唐时期的经学大统一为应考士人提供了必备的教科书,规定了法定的经义文本。比如说规定考试的范围,举个例子说明,明清时期规定的考试范围就是八股文。
第二,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作为一项特定的制度范型,在其长期的历史运行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客观论述:
(一)、科举制度对经典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影响
“经典化”意味着某些文学形式和作品,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并且其引人瞩目的作品,被此共同体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儒学在自汉代以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两千余年间,之所以能够一直作为文化主流,独占鳌头,其原因就在于儒学的“经典化”过程。而儒学的经典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支持。
1、儒学历来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唐代将儒家九部“正经”按篇幅份量分为大、中、小三类,作为不同级别考试的内容;宋元明清各代虽然在考试形式上各有改变,但都承袭了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传统。
2、儒家经学随着科举制度而不断演变发展。唐代为了统一全国的经学注疏,唐太宗命孔颖达等编撰科举考试的规范读本《五经正义》。宋代,随着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策论地位上升,逐渐提倡发挥经典中的精神义理,从而形成了新儒学—宋代理学。王安石推行变法,科举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