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实从利与弊的方面应该是 利大于弊 我们班要严格控制手机,看一下其他学校如何做的呢? 高二5班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教室的规定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我班几乎所有学生都配有手机,方便了与家长、同学的联系。但在近来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配带和使用手机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是增加了个人的经济负担(实际是家庭负担),耗费了同学们的很多精力(个别学生玩手机到深夜,也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二是在学生中容易引发盲目攀比的心态,不利于同学们的团结,助长了个别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正常身心发展;三是出现极个别的学生利用手机传递不良信息,格调低下,直接危害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四是个别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鉴于以上情况的出现,借鉴外地先进学校的管理办法,结合学校深入开展规范月活动的要求,班级决定: 一、全体学生禁止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包括将手机带入教室、带入宿舍。一经发现,由班主任联系家长,将学生带回反省,视反省情况确定回校日期,并按违反纪律论处,扣操行等级15分,纳入对该生总评的量化评估。 二、本规定自2015年12月1日执行,由班主任在周五回家前开好班级会议,讲明该规定的意义,取得学生的充分理解,请有手机的学生回家时将手机带回家中。如有必要,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配合。 敬请学校政教处、团委、相关领导老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检查,发现学生在教室和宿舍携带手机的,通知班主任进行处理,并作好记录,我班将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同学进行相应处理。 鱼泉中学高二5班班委 国家要求与学生行为间差异 中共中央日前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是要重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风貌,让他们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就是要他们能够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认清责任,勇挑重担。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只有学好知识,才有可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可是我们的中学生在思想上还有点缺“钙”,很难独立,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如何对待我们 手中的手机呢? 思 考: 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这样…… 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这样…… 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这样…… 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这样…… 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这样…… 年轻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不放弃,成功永远属于我们! 主题班会 以上现象你熟悉吗?手机,我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了? 你是否想过,作为学生,手机对我们的作用有多大,手机对我们又有多少危害? 中学生带手机之弊及案例分析 马风曾是一重点高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学期还被评为了三好学生。新学期开始后,读高二的马风像变了个人似的,听课不认真,有时还低下头。作业凑合、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一次老师上课时,发现马风低着头没听课。老师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发现他正拿着手机玩游戏,马风全神贯注地玩着,老师到了他身旁他竟没有发现。老师拿过他的手机,等下课后一问,得知他这段时间迷上了手机里的游戏,上课不注意听讲,趁老师不注意时,便偷着玩。 ?实例分析:??? 马风的行为其实折射出了部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喜欢刺激,爱玩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这种现象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也存在着,成绩不太好、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那么带手机原因是什么? 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