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_____软体动物 身体外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 其他双壳类软体动物:扇贝、文蛤、缢蛏 单壳类软体动物:鲍、蜗牛、螺,宝贝等 其他软体动物:乌贼,章鱼,石鳖等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比较: 1、蜗牛,陆生,它的运动器官是_____ ; 河蚌、缢蛏、文蛤等水生,它们的运动器官是 ______ ; 鲍鱼是鱼吗?为什么? 鲍鱼不是鱼,鲍鱼是软体动物。鲍鱼有贝壳,身体柔软无脊椎。 鱼类是有脊椎动物。 章鱼是鱼吗?乌贼是鱼吗? 章鱼和乌贼都不是鱼,它们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无脊椎骨,体内有退化的贝壳。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 珍珠粉。 3装饰品:螺壳和珍珠。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 钉螺(日本血吸虫中间寄主) 节肢动物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 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 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 × A *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的动物 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河蚌 文蛤 缢蛏 扇贝 双壳类 缢蛏形态结构 1 2 3 5 4 6 贝壳 外套膜 鱼思 入水管 出水管 足 扇贝 鲍 宝贝 石鳖 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很多 背部有8个呈覆 瓦状排列的贝壳,身体腹面有一个扁平的足,可以在岩石表面缓慢爬行或吸附在岩石上。 乌贼,又名:枪乌贼、鱿鱼、墨斗鱼或墨鱼,遇到强敌时会“喷墨”到周围,伺机离开,因而称“乌贼”、“墨鱼”。 乌贼有10条腕足,体内有退化的贝壳,属软体动物 章鱼 又名八爪鱼、八带鱼,有8条腕足 体内有退化的贝壳,属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蜗牛 生活环境: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食物:植物的叶、茎、果实等,为害虫。 运动器官:腹足。 眼睛 腹足 斧足 软体动物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2运动器官是足。 (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代表动物: 河蚌,缢蛏,文蛤,扇贝,鲍鱼,章鱼,乌贼,蜗牛,石鳖。 软体动物有的水生,有的陆生 身体柔软,表面有 , 大多具有 ; 运动器官为 。 外套膜 贝壳 足 动物名称 蝗虫 七星瓢虫 蜘蛛 蜈蚣 虾 体表是否较硬 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有无差别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 有无翅 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有 是/有 是/有 是/有 是/有 有/是 有/是 无 有/是 有/是 有 有 无 无 无 3对/是 3对/是 4对/是 多对/是 多对/是 2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3你能归纳出表格中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观察与思考 1.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 、 三个 、一对 ;口器用于摄食。 2. 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 、两对 ; 3.腹部——集中容纳 ;有 用于呼吸 触角 足 翅 翅 单眼 复眼 内脏器官 气门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通过气门与外界相通。气门位于____和_____,一共有____对。 气管 胸部 腹部 10 气管 呼吸 4、呼吸:体内有_______,内部遍布全身与组织细胞接触,用于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