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山西省广灵县斗泉九年制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创造了一个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的心境。本文语言,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短文 注重整体感知,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能够体味语言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能够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本文与《答谢中书书》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 2.培养学生豁达宽广的胸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一些浅易文言文,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有一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由于生活阅历浅以及时间跨度大,所以对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的分析可能会不够全面准确,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运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较强,并且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2.揣摩作者写本文时的心情,理解“闲人”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随着北宋文学家苏轼一起去赏月。 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写月的诗句 情景导入,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及相关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此文写于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张怀民,作者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及相关链接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完成右边的任务后) 教师明确重点文言词语。(大屏幕显示) 月色入户 户:门 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地 念无与乐者 念:考虑、想到遂至承天寺 遂: 于是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庭下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 盖: 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罢了 听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听朗读录音) (1)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如遇有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勾画或概括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四)合作探究 (大屏幕显示) 1、作者为什么会在初冬的夜晚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3、月夜图有何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明确: 1、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月景特点:皎洁、空灵。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实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场的鄙视,也是对宦海浮沉的解脱和受诬遭贬的排遣。 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突破重点。 (五) 分析鉴赏 (大屏幕显示) 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明确:“遂至承天寺” 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相与步于中庭”充分体现出两个人的关系甚笃。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d5454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