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問題與討論 此篇文章主旨為何? 為什麼母親要把父親的遺像收起來? 你關懷家中的長輩嗎?平常有什麼樣的行動? 當你即將離開人世時,你最想留下來的唯一一樣東西是什麼? 你最珍惜的東西是什麼? 延伸閱讀 《負荷》 《吾鄉印象》「泥土篇」 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白海豚 (媽祖魚) 搶救白海豚倒數一周 吳晟作詩環團籲認股 搶救白海豚棲地,環保團體發起全民認股買地,不過距離送件期限只剩下一周,距離目標兩百萬股還有一段距離,今天台灣鄉土詩人「吳晟」特別站出來,呼籲民眾認股,同時發表作品「只能為你寫一首詩」,表達搶救濕地的心聲,「吳晟」一家人也認了八千股,希望集眾人力量,搶救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 資料來源: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公視新聞 ?一、活動宗旨:結合彰化海岸國家濕地與台灣白海豚重要棲息 地之劃設,推廣世界遺產價值自然景觀旅遊、 保護海岸與環境教育,邀請全國愛好運動跑友 及愛好海岸美景的朋友們,參與?守護海岸活動, 提倡身心健康,促進地方觀光發展。 二、主辦單位: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媽祖魚保育 聯盟、 二林扶輪社、台灣生態學會、台南環境保護聯盟。 三、活動組別:(1)2公里潮間帶樂活路跑賽 (2)21公里海岸半程馬拉松路跑賽 作文題目 禮物 資料來源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灣生態學會 吳晟的故鄉彰化溪州是一個很偏僻的農村,20世紀40年代,台灣農村的物質生活都相當匱乏。不過,由於吳晟的父親在日治時代當過警察和老師,抗戰結束後又在農會上班,每個月有固定薪資,而吳晟的母親又強壯能幹,所以,吳家不僅重視教育,生活也比一般農家好。吳晟小時候,一般農村人家都吃蕃薯籤配蘿蔔乾,吳家卻總是吃白米飯,而且每天都有魚、肉和蛋。吳晟能夠體會一般同學生活上的困苦,常常在每天黃昏,附近的孩子們端著飯碗一起吃飯的時刻,拿白飯去和人家換蕃薯籤飯吃。吳晟嘴裡說的理由是──我愛吃蕃薯籤。心裡更深的念頭卻是──他們都沒有白飯可以吃啊。在學校裡吃飯盒,當吳晟看到有些家境比較貧窮的同學,一個大大的便當裡只有蕃薯籤和空心菜的時候,就會跟他說:「你有空心菜?給我一點,我喜歡吃。那,我的荷包蛋給你。」這種對人的同情與關懷,一直陪伴著吳晟成長,也深深表現在他的作品中。 * * * 省察自己對父母、祖父母的關心程度 * 遺物 -吳晟 田埂上的詩人 作家: 吳晟 本名: 吳勝雄 性別: 男 籍貫:彰化縣溪州鄉圳察村 出生日期: 1944年9月8日 學經歷: 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 曾任彰化縣溪州國中教師、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1980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 現已退休,專事寫作。 文學風格: 詩、散文為主。 簡介 他對大地鄉土的認同,是以精神的關懷,和身體力行,雙重投入,筆觸堅實而富於感情,以大自然和現實社會為文學的依歸,真摯動人。 以鄉土的語言,寫作鄉土的人、事、物,傳達濃厚的鄉土情懷。 文學成就: 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現代詩獎。 簡介 著作 以及尚未結集出版的 《晚年冥想》 《My Village》 文學作品集 詩集 散文集 《飄搖裡》 《泥土》 《吾鄉印象》 《向孩子說》 農婦 店仔頭 無悔 不如相忘 進入遺物本文 臺灣鄉間一般住家的廳堂,都會供奉神座,並設有祖先的靈牌位,逢年過節燒香祀拜,即俗謂拜公媽。祖先靈牌位旁,通常還掛著一、二幀去世不久的先人遺像。 按照這樣普遍的習俗,父親去世,家人選一張父親生前的相片加以放大,裝在相框,祭奠出殯後,本該懸掛在廳堂靈位旁。母親卻將相框收進房間內。 我曾向母親提議,為何不將父親的遺像掛在廳堂,母親默不作聲,不予理會。 隔了數年,返鄉教書之初,偶然拉開母親的抽屜尋找東西,發現父親的遺照已經泛黃,再次提議母親拿去照相館重新修飾、放大,並懸掛在廳堂。母親淡淡的說:真正會想念的,不必看到相片也會想念;不認得的,只看相片也無用。 我一直不能理解母親的心情。而今歷經更多人世滄桑、人情冷暖,才逐漸有些微體會。 就如我對祖父母沒有任何印象,因而逢年祭拜祖先時,只有虔敬之心,卻喚不起思念之情,也無悲傷之意,當我帶領子女祭拜父親,他們對阿公又有多少如我這般深刻的追念呢? 父親只是為窮困生活奔波一生的鄉野村民,既無顯赫家世可以留傳,也無輝煌傳奇可供談論。但對我而言,卻有無數值得懷念的事跡,尤其是我們現在居住的家園,是父親和母親壯年時辛苦建造而成,處處和父親有牽連,更容易隨時觸動深深的想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