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向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进而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难点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启发式教学
2. 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探究
提出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探究
生:反例:
问题:的关系? 创设问题的情景,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复习 复习有关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复习:1。余弦的定义
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
2.能否用向量的方法求角的余弦?
师:M、N是两边上任一点,
(显然为了简化计算,取M、N为两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此时有) 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下面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 公式的推导 公式的推导证明
公式理解和基本掌握。 如图构造角,终边与单位圆交于Q, ,
师:指出角与关系:
生:
则
师:写出点P、Q坐标
生:
带领学生推导公式:
(板书)
因为:
所以:
公式记号
通过定义的复习,在坐标系中找到差角的几何表示,利用以上的铺垫引导学生试探采用向量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也体会到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公式的深化 对公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思考并讨论:(投影)
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体现了α与β的任意性吗?
3)探究 cos(((()的公式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结论如下
1)主要利用了向量这个工具,体会其作用与便利之处.。回归到余弦的定义,数形结合,利用单位圆简化了计算。
2)α与β有任意性,有
说一该公式具有一般性。
3)把公式Cα-β中的β换成-β,则有
板书: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cosβ-sinα·sinβ,
即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α,β∈R).
公式记号
师:公式有何特点?如何记忆
生: 公式的结构和特点:“同名异和差”
主要是公式右端中间的“+、-”号与公式左端α与β间的“-、+”号正好相反. 对推导过程进行回顾,彻底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用到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公式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为公式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对公式进行深挖掘,显示其“辐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联想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公式的应用 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及的值 学生练习、板演,教师讲评
注意将一般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可以不查表求值 让学生初步掌握公式的应用,,并进一步熟悉公式的特征,为以后灵活应用作铺垫。 归纳小结 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公式推导中向量的应用
公式的结构特征
在三角变换时,本公式应用中,首先应考虑根据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来进行角的变换 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地认识,并点出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布置作业 教材
习题3.1.1
练习A 1,2,3
练习B 1 思考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3.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公式结构特点,会用公式求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能力,间接推理能力,自学能力.
情感能力:发展学生正向,逆向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公式的结构特点,会用公式求值.
难点是公式的逆向和变形运用.
(三)教学方法
教师按照课本的知识结构先设计若干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阅读课本,课堂上在教师三导(引导,指导,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所设问题进行读,议,练,讲,其间教师通过提问,参与讨论,巡视学生练习及板演,观察学生情绪等渠道,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评价,再发指令,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中.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引
入
复习公式
先让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案]必修1同步讲练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2函数模型应用的实例(学生版).doc
- [教案]Unit2TheUnitedKingdom.doc
- [教案]unit1Greatscientists.doc
- [人教新课标必修1]_高一英语仁教unit4_EARTHQUAKE_课件.ppt
- [中学联盟]语文上册《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ppt
- [中学联盟]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在山的那边》课件.ppt
- zan人教版七上第四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共30张PPT).ppt
- ____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doc
- _习作一.ppt
- _《水浒传》重点知识及练习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