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什么是对联ppt.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一种由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的对偶句组成的实用文。 对联又叫“对子”,又称“楹联”、“楹贴”。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既有社交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联的产生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情欲言,辞欲巧。” 《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第一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二、对联的发展。 梁代以前的对偶是不自觉的创作。 梁代以后,沈约有意识的将 “四声”引入诗歌创作,开始了格律诗的探索,使对偶形式走向成熟。但尚未独立成专门的艺术形式。 唐以后,盛行律诗、绝句,促进了对联形式的完善与规范。对联开始单独应用。 五代后蜀主孟昶,用联语取代了桃符后,对联成为一种民俗。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尤其是到了清代,对联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据传,梁启超到武汉拜会张之洞时,两人就是用对联进行交流。    张之洞:“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字数相等。上下句字数相同。 词性一致。上下句相对的词要词性相同 。 结构相同。上下句在组词时词组结构相同。 平仄协调。单句中仄相间,通常两个音节交                替使用平仄声;而上下句这间则        要求平仄相对;一般上句尾字要       求用仄声,下句末字用平声。 第二节 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1、字数相等。     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多者上百字,甚至上千字。 最短的对联,只有两个字。   死 ;生。 (隐喻“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后,一位四川文人写了一幅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2.词性一致。 对联一般要求上下句相对的词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介词对介词等。 同类对 (工对) 上下句用字必须是一类事物的同性词,如“天”对“地”、“今”对“古”等,分为“天文对”、“地理对”、“鸟兽对”、“花木对”等等。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异类对(宽对):以字性的虚、实成对,而字义并非同类,甚至全不相关。 风织池间树,虫穿叶上文。 行以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3、结构相同。 即要求上下句在组词时词组结构相同。    一是要求上下句句型相同。    二是要求上下句用词结构相同。 勤俭——传家久, 清廉——继世长。 尚流云——远致, 须奋翮——高飞。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正邪 自古 同冰炭;    (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动宾结构)  毁誉  于今 判伪真。 (联合结构)(介词结构) (动宾结构)    词性相同,加上结构一致,使上下句对得更加严谨,达到工整的效果。 把 古 往 今 来,重 新 说 起。 将 悲 欢 离 合,再 叙 从 头。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4、平仄协调。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声属“平”,上、去、入属“仄”。    现代汉语则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写作对联时要求单句中平仄相间,通常两个音节交替使用平仄声;而上下句这间则要求平仄相对;一般上句尾字要求用仄声,下句末字用平声。 二、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水 能 性 淡 为 吾 友 ; 竹 解 心 虚 是 我 师。 — │ │ — — │ — │ — — │ │ —    一般来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时可以有所变通。 大 肚 能 容, 容 天 下 难 容 之 事; │ │ — —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