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微纳制造技术
一、概述
微纳制造技术指尺度为毫米、微米和纳米量级零件,以及由这些零件构成的部件或系统的优化设计、加工、组装、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微纳制造主要研究特征尺寸在微米、纳米范围的功能结构、器件与系统设计制造中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微纳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加工、测试、封装与装备等,是开展高水平微米纳米技术研究的基础,是制造微传感器、执行器、微结构和功能微纳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微纳制造以批量化制造,结构尺寸跨越纳米至毫米级,包括三维和准三维可动结构加工为特征,解决尺寸跨度大、批量化制造和个性化制造交叉、平面结构和体结构共存、加工材料多种多样等问题,突出特点是通过批量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
微纳制造包括微制造和纳制造。微制造主要指MEMS微加工和机械微加工的制造。MEMS微加工是由微电子技术发展起来的批量微加工技术,主要有硅微加工技术和非硅微加工技术,包括硅干法深刻蚀技术、硅表面微加工技术、硅湿法各向异性刻蚀技术、键合技术、LIGA技术、UV-LIGA技术及其封装技术等。MEMS加工材料以硅、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二维或者准三维加工为主。其特点是以微电子及其相关技术为核心技术,批量制造,易于与电子电路集成。机械微加工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技术、成型技术等传统加工技术形成的微加工技术,加工材料不受限制,可加工真三维曲面。其微加工工艺包括:微细磨削、微细车削、微细铣削、 微细钻削、微冲压、微成型等。纳制造是构建适用于跨尺度(Micro/Meso/Macro)集成的、可提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的纳米尺度维度(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结构、特征、器件和系统的制造。它包括纳米压印、离子束直写刻蚀、电子束直写刻蚀、自组装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制造过程。
微纳制造涉及材料、设计、加工、封装、测试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形成了如图6-3所示的技术体系。
微切削
特种微加工
微注塑
微成型
LIGA、准LIGA 体硅微加工
表面硅微加工
SOI微加工
键合
封装
…… 纳米压印
离子束直写刻蚀
电子束直写刻蚀
自组装
……
金属
…… 硅
石英
玻璃
陶瓷
聚合物 蛋白质
……
图6-3 微纳制造技术体系结构图
二、未来市场需求及产品
微纳器件及系统因其微型化、批量化、成本低的鲜明特点,对现代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相关传统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并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汽车、石化、通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向环境与安全、医疗与健康等领域迅速扩展,并在新能源装备,半导体照明工程,柔性电子、光电子等信息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1826.5万辆,2020年有望超过2000万辆。目前一辆中档汽车上应用的传感器约40个,豪华汽车则超过200个,其中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等MEMS传感器约占2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玩具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微麦克风、射频滤波器、压力计和加速度计等MEMS器件已开始大量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
(二)新能源产业
用碳纳米管材料制造燃料电池可使得表面化学反应面积产生质的飞跃,大幅度提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解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的低成本、大批量制造以及跨尺度集成等制造技术。光伏市场正在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上升到10GW,占世界产量的45%,连续四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第一。物理学研究表明,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在70%以上,太阳电池的表面减反结构是影响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需要研究新型太阳电池材料、太阳电池功能微结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新原理和新方法。
(三)新型信息与光电器件
柔性电子是建立在非结晶硅、低温多晶硅、柔性基板、有机和无机半导体材料等基础上的新型电子技术。柔性电子可实现在任意形貌、柔性衬底上的大规模集成,改变传统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据预测,柔性电子产能2015年将达到350亿美元,2025年达到3000亿美元。制造技术直接关系到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目前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有机、无机电路与有机基板的连接和技术,精微制动技术,跨尺度互联技术,需要全新的制造原理和制造工艺。21世纪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遵从新的“摩尔定律”,即光纤通信的传输带宽平均每9~12个月增加一倍。据预测,未来10~15年内光通信网络的商用传输速率将达到40Tb/s,基于阵列波导光栅(集成光路)的集成光电子技术已成为支撑和引领下一代光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2010年全球LED市场规模约为92.7亿美元,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