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 虫 hookworm 人体常见寄生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d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 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s) 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 钩虫形态 成虫 外形 口囊 咽管及咽管腺 雄虫交合伞 两种钩虫鉴别 虫卵 钩虫口囊与交合伞 钩虫生活史 外界发育期 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发育所需时间:一周左右 幼虫发育所需条件 温度:25 - 30℃ 湿度:60%-80% 隐蔽、疏松、肥沃的土壤(菜地、高杆阔叶植物地) 丝状蚴特点 口腔封闭,活动力强 存活时间3-4周,2周内感染力最强 集中在土壤表层(90%在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 有向温、向湿、向触性 生存温度15-30℃,适宜温度25-30℃,15℃以下对生存不利 人体内发育期 感染阶段与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 幼虫移行 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寄生状态 口囊咬着肠粘膜 不断更换叮咬位置 成虫血食性 产卵量 寿命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要营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经皮肤感染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钩虫致病 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幼虫致病 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 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 临床表现 钩蚴性皮炎(粪毒) 钩蚴性肺炎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 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钩虫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缺铁性贫血 钩虫吸血 创面渗血 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膳食中的铁含量 体内铁储备 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 钩虫感染的诊断 土壤接触史 病原学检查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 钩蚴培养法 粪便掏虫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 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 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的机会 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防治原则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虫形态 成虫形态 线形 体小,体长1.5-4mm 虫体前端咽管约占虫体的1/3-1/2 雌虫的阴门位于体前1/3处 幼虫形态 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 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平行 大小约0.4x0.3mm 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 旋毛虫生活史 宿主:人、猪、鼠、熊等 成虫和幼虫均营寄生生活,寄居于同一宿主体内,无体外发育 成虫寄生部位、寄生状态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无虫卵期(卵胎生) 幼虫的移行与定居 成虫与幼虫的寿命 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与方式 生活史特点 成虫与幼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成虫→幼虫) 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幼虫→成虫) 卵胎生 幼虫囊包为感染阶段 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而感染 旋毛虫致病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侵入期(肠道期):约感染后1周,消化道症状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约感染后2-3周,全身性症状明显 成囊期(恢复期):约感染后4-6周,病情好转或恶化 旋毛虫病急性期表现 发热(38-40℃) 颜面部水肿 全身肌痛 心肌炎、脑炎等多脏器损害症状 过敏性皮疹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河南旋毛虫病的临床特点 肠道期症状不明显 低热(T38.5℃) 眼睑及颜面部浮肿多见 全身酸困、乏力,剧烈肌痛不明显 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原因与感染度较低有关 旋毛虫病的诊断 流行感染史 病原学检查:肌肉活检 免疫学诊断:ELISA,IFAT,IgM早于IgG出现 剩肉压片检查协诊 早期诊断标准 发病前1周有食动物肉的历史 临床上以发热、肌痛、颜面水肿为主征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肌肉活检查出幼虫或ELISA/IFAT抗体阳性 旋毛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因素 动物肉是人的传染源 感染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发病以冬季和节假日多见 防治原则 科学养猪、加强肉检、卫生宣教、治疗病人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