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猫实验 在巴甫洛夫拿狗做研究以后,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做实验。把桑代克关于学习的动物研究归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范畴内。这个学习理论与巴甫洛夫的一样,也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但是它揭示的学习过程更显智慧性,所以对广大小学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也更有思想启迪和应用意义,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最基本模型体现为桑代克的猫实验,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尝试-错误。 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 尝试-错误的含义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 达到最终的成功;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桑代克学习三律的大意及其修正 桑代克提出学习三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的大意是:(1)若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了,则学习起来就愉快;(2)若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却不让他们学习,那么他们会懊丧;(3)若学习者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却要求他们学习,那么他们会不开心。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练习律(3000线段),练习律又称作重复律,强调练习中的重复一面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要的成分或环节。 效果律的大意是: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桑代克修正了对效果律的表述,归结起来就是:虽然满意子总能加强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可是烦恼子却并不总能削弱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这个修正极有教育意义,但是要到揭示了强化与惩罚的差别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 斯金纳的鼠实验 桑代克的猫实验侧重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的尝试-错误阶段,而斯金纳的鼠实验则注重于这一阶段结束后的行为重复上,认为正是强化才使小白鼠不断按压杠杆。 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形成了系统的强化学说。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强化的方式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强化,一类是部分强化。连续强化可以公式化地表达为“强化次数=行为次数”;部分强化表达为“强化次数<行为次数”。 强化四式的特点 (1)固定比率强化。当学习者每做满一定次数的行为就强化一次。典型的例子是计件报酬制。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就是描述的固定比率强化。 (2)可变比率强化。平均强化比率是不变的,但是行为次数与1次强化的配比不是固定的,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控制。 (3)固定时距强化。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就给予一次强化,而不论学习者做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行为。这种强化的特点是学习进步的轨迹呈一节一节的J形曲线,固定时距强化常见于周期性的事件里。“干好干坏一个样”,“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都是描述固定时距强化。 (4)可变时距强化。在一个长时段里随机分配强化次数。可变时距强化最有利于特定行为的长期保持和巩固。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教育含义 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正强化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直接给予奖励。负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去掉了某个烦恼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就学生而言,成绩不佳可以是一个烦恼子,但是他(她)可以通过努力或有效的学习来改善成绩??这等于消除了“成绩不佳”这个烦恼子。因此负强化促使个体在面临麻烦、陷入困境、遭受苦痛而又想摆脱时采取积极的行为。 惩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 惩罚是指“有机体的行为结局出现了烦恼子” 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生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学生忘记为何遭批评或孩子忘记为何挨打),老师们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 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1)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 “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3)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第六讲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柯勒的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