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先把教科书读厚,再把教科书读薄——
例谈基于教科研读的教学设计(一)
我是编教科书的,今天讲得内容自然要和教科书挂钩!平时又比较喜欢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教科书的编写。怎么去解读教科书?怎么去理解教科书?怎么去用好教科书?这都是我们老师平常在上课时总会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谈一谈怎么样先把教科书读厚,再把教科书读薄地过程。这句话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不光是教科书,所有的书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有的是先读厚再读薄,有的是先读薄再读厚,这是角度不同。那么我作为一个教科书编写者,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把教科书先读厚了再读薄了。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你们进行交流。平时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怎么样看教科书,怎么样利用用好教科书。那对于同样的一本教科书上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可能最后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我们人教社去昆明参加了观摩课,其中不乏有很多很精彩的课,但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我想这些课精彩在哪儿?问题又出在哪儿?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看。首先,这一节课对于数学知识,或者说我们现在所讲的技能、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关于数学方面的这些东西,老师有没有一个本质的理解,理解又是不是深刻到位。毫无疑问,数学老师必须要对数学形成一个本质的理解。很多出问题的课,是因为老师可能对数学知识理解的程度不够到位。第二,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必然会用到教科书,那么对于教科书上的这些呈现方式、素材,老师怎么去理解、使用,这是很重要的。第三,教学设计。有了教科书的素材以后,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大家都知道进行教案设计时,首先是基于教科书,教科书上的内容是以怎么样的方式展开呈现。但当你真正具体教学时,肯定不会完全按教科书进行设计,你会设计一些情境,或者说用不同的切入方式、展开模式,所以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又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以后,到实施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教学设计是比较理想的,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看到,老师在实施的时候会反射,从他的教学行为投射出平时教学的一些问题。对我来说冲击最大的,就是学生观。我们教学展示到底是为了展示教案还是教学设计,抑或是学生这堂课上得到的东西?他得到了什么发展?状态是怎么样的?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探索精神有没有在这些课上被激发出来?老师在上课的关注点是在想着教案走到哪儿了,还是学生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当学生回答的这个方式跟你预想的不一样的,怎么去利用这些资源?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教师本质的问题:我们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另一个问题是老师的调控能力,当这些意外在课堂上产生时,怎么样去进行生成?有时候,这些错误的资源或者节外生枝的东西,往往会给你提供更好的资源。如果抓住这些机会,老师的课会非常精彩。这两天在这些课上,感触非常深是反馈。老师们的反馈太简单了,太苍白了,太无力了。老师有时候不太会去关注学生说什么,学生回答的跟你预想的不一样,会说请坐。接着问其他的学生,总想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对于学生的反馈,不对哪儿?好在哪儿?没有这些精细的分析,往往用“你很棒”、“你很聪明”之类,其实这些反馈在现在的课堂上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我想还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去改变。
今天主要谈三个话题。第一,怎么样看待教科书?第二,怎么样把教科书读厚?第三,怎么样把教课书读薄?怎么样看待教科书?我想从一个例题的教学说起。这个例题其实是我们前不久在浙江省教研室合作的微课的一个项目,现在我们正不断地开发数字化新的产品。在开发微课时会涉及两个维度,第一个是技术方面,我们的微课呈现方式是什么?微课呈现方式我们可以不考虑,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微课要设计成什么样,想要设计得精彩。有时候方式或许没有花里胡哨,但是却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非常清楚,过程也展开得非常清楚,这很重要。个人觉得这是把微课做好的核心。再来看这道例题,当时我在省的一个微课,因版权问题,我只是把流程展示出来,这里面和我们教科书有关的,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有关的,老师在理解这个教材的时候,当然会产生了一些的误差,有的时候是教材编的不够明确,或者说教材编的不够完善。大家看一看具体的例题:有一个孩子说,我五投三中,另外一个孩子说我六投四中,那么老师现在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谁投得准一些?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然后进行比较。那么有的孩子说,三除以五等于五分之三,四除以六等于六分之四。另外有一种孩子说,三除以五他得到了小数的结果,到此为止,大家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是解决谁投得准一些,显然已经解决。这个时候老师又说,我们可以写成百分数,通过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样的学过程大家应该能明白了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种分数,一种小数,一种百分数。为什么我们要用百分数?我们看看教材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