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章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3) 主要内容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的E2机理和E1机理,影响消除反应机理的因素, 消除的Zaitsev取向和Hofmann取向, 烯烃的类型及相对稳 定性。 E2机理的立体化学 反合成分析,Williamson醚合成法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一般情况下,消除与亲核取代反应同时存在(竞争) 卤代烷的性质(续) 制备烯烃的方法之一 b-消除反应 (b -Elimination Reaction) 取代反应,SN2 or SN1 进攻b位氢 进攻a位碳 例:一些卤代烷的消除 弱碱 强碱 注意:主要产物的结构 有何特点? 例:1-溴-1,2-二苯基丙烷的消除反应 (有二对对映体) 注意:消除为立 体专一性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机理 反应类型 重排 现象 单分子机理 E1 有 无选择性 ?[RX] II 双分子机理 E2 无 立体专一性 ?[RX][B:] I 反应的立体化学 动力学证据 反应速率 实验证据:存在两种类型的消除反应 E2机理(双分子消除机理) 旧键的解离与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一步机理) 符合动力学特征 V = k[RX][B:] 五中心过渡态 先消除 X-,再消除 H+ (分步机理) 第一步是决速步骤,符合动 力学特征 V=k[RX] E1机理(单分子消除机理) 碳正离子中间体 影响消除反应机理的一些因素 E2机理 有利于E2机理的因素: R-X:1o R-X,烷基位阻小 B(碱):强碱、大浓度有利 溶 剂: 弱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分散,极性减小) E1机理 过渡态 有利于E1机理的因素: R-X:3o R-X B(碱):对E1反应影响较小,但弱碱或低浓度碱,可减少E2的竞争 溶 剂:大极性溶剂有利(过渡态电荷密度增加,极性加大) 例1: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E2? 2o R-X KOH碱性较强 是E2 机理,有两个b位氢可消除 例2: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E2? 3o R-X EtOH 碱性较弱 是E1 机理,有两个b位氢可消除 例3:下列消除反应是经过E1还是E2? 与例2底物相同 KOH为强碱 可能经过E2 + E1 机理 E1机理+ 正碳离子重排 例4:解释下列消除产物的生成机理 消除反应的取向(消除反应的区位选择性,Regioselectivity ) Zaitsev 规则 (一般情况下)消除优先生成 双键上取代基多的烯烃。 Zaitsev 消除取向 E2 机理 E1 机理 烯烃的稳定性 为什么? 补充:烯烃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分类:将烯烃看作乙烯的取代产物 四取代烯烃 三取代烯烃 二取代烯烃 一取代烯烃 稳定性:多取代烯烃较稳定 乙烯 trans cis 有 van der waals 排斥力 烯烃相对稳定性的测定——烯烃的氢化热 -126.8 -119.3 -112.6 DH kJ/mole 氢化热 例: Zaitsev 消除取向的解释 反应过渡态已有部分烯烃性质,多取代基型过渡态较稳定。 E2 反应 较稳定 较不稳定 E1 反应 较稳定 较不稳定 Hofmann 消除取向 Hofmann 取向: 消除优先生成双键上取代基少的烯烃 大体积碱,优先进攻位阻小的位置上的氢(E2机理)。 Zaitsev 取向 Hofmann 取向 思考题:以下卤代烷在碱作用下消除,不论碱的体积大小, 均为Hofmann取向,试给出合理解释。 E2 消除的立体化学—— 立体专一性反应 立体专一性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 具有一定立体结构的底物通过反应只生成一种类型的立体异构体。 立体有择性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底物通过反应可以生成 2 个以上立体异构体,其中有一个占优势。 E2 消除为反式共平面消除(反式消除) 交叉式构象 负电荷相距较远 过渡态有部分p键性质 H与X为反式共平面 sp3 ? sp2 消去的 H 和 X 必须在同一平面上,才能满足逐渐生成的 p轨道最大限度的交叠。 Anti periplanar 部分内容见 p207, 5.14节 考虑顺式共平面消除(顺式消除) 重叠式构象,较不稳定。 负电荷相距较近,有排斥作用 结论:顺式消除比反式消除难发生 H与X为顺式共平面 Syn periplanar 例:解释 1-溴-1,2-二苯基丙烷的消除反应的立体专一性 为E2反式消除机理 转变为H和Br反式共平面构象 伞形式 Newman投影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亚(终极版).ppt
-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相图20160325.ppt
- 南开16春学期《礼仪与社交(尔雅)》在线作业.doc
- 南平剑津片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doc
- 【师说】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二介词、介词词组和动词词组课件要素.ppt
- 【师说】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选修3-3)2固体、液体和气体课件新人教版要素.ppt
- 南州六月荔枝丹正用.ppt
- 【导与练】(新课标)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六解析几何第3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课件文要素.ppt
- 南昌大学C++大作业.doc
- 【师说】2017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Module12MyNewTeachers课件外研版必修1要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