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典诗词美学.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 论 讲授思路: 题材——山水、花鸟、怀古、游仙、游侠… … 体裁——五言诗、七言诗、古诗、慢词… … 主题——伤春、悲秋、黍离、爱情… … 修辞——词汇、音韵、格律… … 本课拟综合从古典诗词作品所表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超自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审美理想、情趣加以讲述。 第一节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中国古代人的生死观及其蕴含的审美意识 1、从殷商到西周文化的变化 从周公制礼说起:殷商的原始宗教以天命为主宰人的一切的外部力量。 周公提出“以德配天”说,以敬德、明德来约束王权,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引《周书》)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引《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引《泰誓》),客观上引导出重人事、疑天命的思想。 “死生亦大矣”:《庄子·内篇·德充符》引孔子语 2、儒家的生死观 未知生,焉知死。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基于死生问题基础上的入世价值观 3、道家的生死观 庄子的生死观可以划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分别是:第一种境界是“重生”“全生”,“贵身”“保身”。在这一境界中,庄子的生死观既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觉醒,也体现了他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和批判;第二种境界是以死为“真”以生为“假”,以死为“乐”以生为“累”。这种境界的生死观与其说是对世俗生死观的反动,毋宁说是对人生艰辛历程的揭示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庄子生死观的第三种境界是“死生为徒,死生无变”。在这种境界中,庄子既不重“生”贵“生”,也不乐“死”厌“生”,这是庄子从齐物论的立场对世俗生死观的进一步反思和批判。庄子生死观的第四种境界是“不知死不知生”,或者叫“不死不生”。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才是真正的“与道为一”的境界,也就是达到最高智慧的境界。 基于死生问题基础上的出世价值观 4、佛教与禅宗的生死观 基于死生问题基础上的遁世和在世价值观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诗经﹒唐风﹒蟋蟀》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 “丘墓蔽山岗,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 之?”(阮籍)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 寡而愁殷!”(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