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诗歌意境理论 一、什么是“诗歌意境” 二、殷璠的“兴象论” 三、王昌龄的“ 三境说” 四、皎然“三境合一” 五、司空图的“韵味”说和“思与境偕” 一、什么是“诗歌意境” 是指诗歌的创作环境,作者的心境和情感的表达。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诗境的创造正是诗人创作追求的极致,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唐以前对诗歌意境问题的讨论 《易?系辞上》“立象以尽意” 《文心雕论?神思》“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钟嵘的“滋味” 说 这些学说都曾深入论述到了诗歌创作中描绘形象、包蕴情性的问题。 二、唐早期诗歌意境理论——殷璠的“兴象论” 殷璠,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河岳英灵集》是他选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24人的作品,计228首。开唐人选唐诗之先河。选本对每一位作家都作了简要而比较中肯的评论。 什么是“兴象” “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 ——《河岳英灵集序》 所谓兴象,是指自然景物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感受的结合,是超出自然景物的“常境”的。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所谓‘兴象’,就是按照‘兴’这种方式产生和结构的意象。” 王运熙《中国古代文论管窥》:“所谓‘象’即作品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所谓‘兴’,是诗人由外界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受,殷璠所指多数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古人常用‘兴’表示自然景物引起的感触,兴致,有时也包括因此而产生的创作冲动。” 三、诗境论的先河——王昌龄的“ 三境说” “意境”这一概念,第一次明确运用出现在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诗有三境:一为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 什么是“三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三境,作为诗歌所创造的三种境界,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诗歌的三种表达方式:一曰写景状物;二曰抒发感情;三曰揭示哲理。 王昌龄的主张 物应与意结合,即物表现意。在物的描写方面,他又认为应该直接描写天然真景。他强调意与声的关系,声是诗歌的音律表现形式,认为意是决定诗歌品格高低的因素。 王昌龄论构思、取境以及在诗论中多次用“境”、“象”等概念,并强调“兴发意生”,一方面与前人的理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又为后世诗境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诗境论的发展——皎然“三境合一” 皎然诗论的中心,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在论诗歌的已经创造和已经透露出诗境和禅境合一端倪的诗歌美学理想方面皎然在其《诗式》谈到了意境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并对其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著有《诗式》 诗境的提出 《诗式》中有:“缘境不尽曰情”“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诗议》“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句,写冥奥之思。” 诗境的特点 (一) “采奇于象外” 评谢灵运的诗说“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词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在“重意诗例”条中说:“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 上承刘勰“隐秀”,下开司空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说。 (二)气势飞动,具有动态之美 《诗式·明势》:“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三)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 “文章宗旨”条说谢康乐为文“真于性情,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评李陵、苏武诗“天予真性,发言自高”等。 刘禹锡“境生于象外” 《董氏武陵集纪》“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境”这一概念的准确概括。“意境”不同于“意象”的地方,正在于此。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总之,‘象’与‘境’的区别,在于‘象’是某种孤立的,有限的物象,而‘境’则是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境’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境’不是一草一木一花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品德+特长=人才.ppt
- 哈六中模拟题.doc
- 哈姆莱特调整版.ppt
- 品质管控 培训-首检三检篇.pptx
- 哈理工2016级新生赛解题报告(答案).docx
- 哈尔滨的鼠疫.ppt
- 一天的垃圾_李玲红要素.ppt
- 哑巴 几米.ppt
-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有关计算和误差分析要素.ppt
- 哦,香雪 课件.ppt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