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谈 制作:启弘教育 一、关于初试的相关信息。 1.为什么选择复旦,选择国际商务?想清楚复旦是不是值得你去付出,DDIM是不是你所喜欢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念是最坚定的意志力。选择学校看的是自己的价值取向,不要人云亦云。 2.关于参考书:管院没有给任何参考书,经院给了四本,分别是:①《国际经营策略》强永昌②《跨国直接投资》张纪康③《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④《国际贸易教程》尹翔硕另外个人推荐两本,必须要看的书: ⑤《国际商务管理》薛求知⑥《国际商务》7版查尔斯·希尔其中1-6是我第二年考的时候主要用的书,全部都是重点,都要认真看。我第一年主要是根据教育部大纲结合大约四十本国内外书籍整理了一套笔记,也是第二年的复习材料。因为当时用的资料太多,具体的书确实记不清了。对于跨专业考的同学,我建议多看看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应付知识体系的综合考察。 3.关于两年试题的简单分析。 2011年国际商务从企业管理第一年改革,10月开始按照新的教育部大纲复习,不提供任何参考书。最后的考试题目全部原题,其中六道出自薛求知的《国际商务管理》,两道题目来自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还有一道来自尹祥硕的《国际贸易教程》。这一年存在高分低分差距悬殊的现象,最高的我记得130+。倘若看到原题,那么分数不太可能低,倘若一道题目没看到,那么分数高的可能性也不大。2012年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跟教育部大纲比较接近。考完之后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是得分普遍不高,所有报考者总共有10个人及格90分,过百的好像只有两个人,分别是101和102,其中得分102的未被录取。另外我听过很多40,50,60+的分数。 从数据可以看出第二年的评分标准很严格,或者说在刻意压分。但是这是选择考名校所必须要应对的风险,两年考研过程中认识很多研友,也包括我自己的同学,在考复旦的时候总是绊倒在专业课上,分数极低,以至于调剂都没有办法。当然也有例外,今年管院的金工和财管专业课普遍140+,几乎全部超过130,据说题目很简单,这又是另外一种高分效应了。国商今年高分不多见,基础课每门都很好的也不多,或许压低分数是为了造成视觉效应,因为太多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觉得很容易就考出来了,而且350的分数线在专业课能及格的情况下确实不高。以至于会给下几届的学生带来错觉,觉得难度不是很大,选择专业的时候或许会更多的选择国商,所以生源会更多,好像这个专业后面有改为收费项目的可能,具体的我也不是很确定。但是对于分数线是高是低我觉得不是单纯的外在现象,我们都学过哲学,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4.对于跨专业的,比如理工科,专业课复习需要注意什么? 我本科读的是应用化学,跨度之大估计没有几个专业能比的了。给出的建议是,复习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答题思路,或许理工科的逻辑性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发散性思维。所以复习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几本参考书,那么在不考原题的情况下,跨考的很难发挥优势。甚至可以说,即使拓展了视野,也未必能比得上人家四年相关专业的背景。这是针对2012年出题以及评卷方式给出的建议,要有更宽广的知识体系。估计以后也不大可能有2011年原题的可能了,所以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还是让大脑更充实来的实在一点。 二、关于复试 1.具体的时间安排 1月7,8号考试,2月23日晚上知道成绩,官网查询是24号早上8点。3月16号收到复试通知,22号面试,28号知道结果,4月1号收到通知要求10号去参加宣讲会,关于意大利学校选择的事项。 2.复试的情况 我是23号晚上10点多知道的成绩,根据自己的判断以及群里其他人的分数,我觉得自己进入复试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正好那段时间妈妈生病,我每天都是以家庭主妇的状态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因为讨厌干活,而且从早到晚脑子里想的都是下一餐吃什么,所以近半个月心情都不是很好,几乎没怎么准备复试。后面觉得时间来不及了,开始看希尔《国际商务》的英文版,本来计划是先看一遍再把关键内容背下来,结果16号接到复试通知时,第一遍只看了三分之一,我就急忙订机票,早就没什么心思看书了,只是开始准备与简历相关的问题。英语听力口语的准备也不充分,本来以为有笔试的,就买了本BEC高级的书,最后也没看多少,就去面试了。所以说,我的准备不充分,因为在家也没个人能跟我进行一下练习或者什么的,所以面试的一切几乎就是本身的水平。今年进入复试的有14个人,分上下午两场,我是倒数第二个。整个过程我很从容淡定,本身有一定的自信,而且感觉毕竟跨专业,老师不可能问我太多专业问题,一般也就是准备的简历相关的问题。 面试时六人面,两男四女,今年没有意大利的老师,全是中国人。主面是会计学系的任明川老师,银白色的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