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二(1)
专 业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多坐标数控机床加工实验 实验时间 2014年12月25日 实验内容
1、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模型构建;
2、用Mastercam 9.0软件,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刀具路径和NC程序;
3、将NC程序传入加工中心TV5中,对毛坯数控加工,并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装置
1、系统硬件:高档微机1台;
设计软件:CAD/CAM设计软件Mastercam9.0;
加工设备:TV5立式加工中心;
毛坯材料及尺寸:木材、120mm×80mm×40mm;
刀具:φ10mm端铣刀( 型号为G120 221),R3mm
球头铣刀(型号为Q120 211)。
实验过程
1、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
2、用Mastercam 9.0的MILL模块生成刀具路径和NC程序;
创建加工边界;
设置毛坯尺寸及其坐标;
选取粗加工刀具并设置;
;
加工过程仿真;
通过后置处理生成NC程序;
NC程序传入加工中心TV5,对毛坯进行数控加工。
实验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考查成绩(5级计分) 学分 0.5 年 月 日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多坐标数控机床加工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 陶桂宝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及类别: 机械工程(学术) 学 号: 20140702057t 姓 名: 朱月 实验日期: 2014年12月25日 成 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实验目的
1、了解CAD/CAM及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悉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掌握零件从CAD、CAM到数控加工的完整过程。
实验仪器设备
1、加工设备:TV5立时加工中心:
图1 TV5立式加工中心外观
表1 刀具参数表
刀具名称 刀具型号 刀具直径 夹持直径 刀刃长 刀具全长 二齿
端铣刀 G120 221 10mm 10mm 22mm 72mm 二齿
球头铣刀 Q120 211 6mm 6mm 13mm 57mm
1.1工作环境:
系统硬件:高档微机1台
系统软件:Windows 7
设计软件:Solidworks2010
1.2三维实体
三维实体名称:企鹅
三维实体效果图(如图3-1所示)
2. 零件CAM
系统硬件:高档微机1台;
系统软件:Windows 7;
设计软件:Mastercam 9.0;
网络环境:Internet、局域网和现场总线网;
加工设备: TV5立式加工中心;
毛坯材料及尺寸:木材、长×宽×高(对应X、Y、Z方向)=120mm×80mm× 40mm;以毛坯顶面中心点作为工件坐标系零点,高度方向最大切削深度不得超过30mm;
刀具:φ10mm端铣刀(型号为G120 221),R3mm球头铣刀(型号为Q120 211)。
注意事项:
毛坯尺寸为110mm×80mm×40mm;
工件顶面中心点为原点(X0,Y0,Z0);
工件高度小于30mm;
工件尺寸不应超出毛坯范围;
数控加工时只提供Ф10端铣刀和R3球头铣刀;
曲率半径应大于3mm。
实验步骤
4.1仿真加工及生成NC程序
打开IGES文件:启动Mill9→Mainmenu→File→Converters→Iges→Readfile→选择iges文件→打开→进入iges Read Perameters设置界面,确认file Is In Metric Units→Ok,如图4-1所示。
图4-1
着色。通过点击工具栏中的Screen-Surf Disp-Shading将零件着色,步骤如图4-2所示,着色后零件如图4-3所示。
图4-2 图4-3
旋转工件,使其适合铣削。在俯视图中基于原点逆时针旋转270度:点击Xform→Rotate→All→Surfaces→Done→Origin,然后选择move,旋转270度。旋转后俯视图如图4-4所示,此时零件位置依然不符合加工要求,还需要在右视图中基于原点逆时针旋转90度,步骤同上,旋转后俯视图如图4-5所示。
图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