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_叶广芩.doc

《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_叶广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月16日 《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 叶广芩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6日 15:50 主讲人简介: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到陕西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人大代表。 主要作品有家族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等,长篇小说《采桑子》;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红灯绿灯》、《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主要有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百花奖等。 内容简介:她是慈禧叶赫那拉的后裔,她是出身于八旗世家的格格。人家说她是贵胄后裔,可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个姓氏曾给她带来过什么样的灾难。 历史的选择,让这个叶赫那拉家族从满清的皇室一步步走向了没落。所以,叶广芩出身的贵族家庭并没有给她什么生存优势。她出生时,一大家子人已经开始四散飘零,他们只能靠寄卖来维持家里的正常生活。家的基调给她的是一种落魄、冷漠、贫穷、苍凉、另类的感觉。 她的童年是在四合院中度过的,耳濡目染中,自己家族的兴衰、四合院里的是是非非便烂熟于心。这为后来她的《采桑子》、《黄连厚朴》等家族小说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有人评价她的家族小说,说,“这是她积淤已久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北京四合院赋予了她很多很多的东西,不知不觉中这些埋藏许久的故事慢慢地走向了她的笔端。 生活给这位出身于叶赫那拉贵族家庭的叶广芩开了个大大的玩笑。196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流席卷了整个中国,因为出身的原因,她被迫离开了双目失明、身患绝症的母亲、离开了生她、养她的京城四合院到陕西插队,而这一去,竟是三十六年。她放过猪、当过护士、做过记者,入过藏、走过八百里秦川。在秦川腹地、以山曲水折闻名的陕西周至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叶广芩就是那个穿着旗袍、吃着烤白薯,坐着一块钱三轮车满城转悠的作家兼县委副书记。的确,她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四个年头。她喜欢这里民风的淳朴,热爱这里山川林木的神奇秀美,这里的一草或一木会使她生情,这里发生在金丝猴、大熊猫、华南虎身上的故事曾一次次地让她感动。 在周至四年的生活体验,使她对作家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她的笔尖跳出了四合院,转向了大自然,转向了生态文学。开始了对人乃至对人类的生存与命运的终极关怀。远离都市繁华喧嚣的秦岭腹地—老县城,给了这位格格作家太多太多的东西。当时只是抱着深入生活、探访未知世界的念头踏进这块人迹罕至土地的她,如今已深深地爱上了它。她亲近山、亲近老百姓、亲近生灵,她记录着、传播着、沉思着。她在《老县城》这本书里说:“倘若我能预料到这种结局,我会早些进入这个领域,四年的老县城生活使我思考了许多写作之外的事情”。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作家叶广芩女士,我们欢迎叶老师上场。叶老师是旗人,祖姓叶赫那拉,出生在东城区的四合院,是地道的北京人。1968年因为出身的原因,离开了双目失明、身患绝症的母亲到陕西插队。她在黄河滩上放过猪,当过忽视、当过记者、入过藏、走过八百里秦川。20世纪90年代又到日本去留学。可以说不同的、丰富的生存环境和人生体验,拓展了她的创作视野,同时也成全了她的写作。她写过普通的市民、写过京城四合院,现在又深入秦岭深山,写起了自然生态以及动物的系列小说。所以,我们今天呢,请叶老师为我们讲的题目就是讲她的写作,《从京城四合院到秦岭深山》,大家欢迎。 我这一次讲话的题目呢,是《大四合院到秦岭深山》,副标题是“从老县城说生态文化与文学”。大家都说,说作家要跟得上时代、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确是这么回事。我特别尊敬的一个编辑现在已经退休了,叫崔道怡,原来是人民文学的编辑。他曾经说过,他说:“大凡作者,其思想水平和境界要高于常人,要新与常人,要看得远、要挖得深,要见人之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成为群众时代的先知先觉。”这个话,我听了以后,我觉得老先生说得非常地对。可是我是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我这个人平时稀里糊涂的,人家郑板桥说是“难得糊涂”,我们家挂了一个书法,那是我爱人写的,是“难得清醒”,他给我写的。我那个书房挂了,人家什么斋什么斋,我那个也有名,叫“糊涂斋”。我那个卧室上挂了一个木头牌子,也是我爱人给我挂的,叫“反省中”。就是说你这一天到晚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你写出的文章,怎么能骗这些读者。也不知道那些评论家们怎么会从你的文章里还能挖掘出什么思想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