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 萄 韩 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作者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新皇帝(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 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二十五岁中进士,却久不得官,后入仕,屡遭波折,元和十二年因功被升任刑部侍郎,却因谏迎佛骨,再度遭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葡萄》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诗人借“葡萄”表明希望得到扶持、提携的心愿。 【主旨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艺术鉴赏】 托物言志,言浅意深。 这首诗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人选用葡萄这一极需支持扶架的事物以表述中心。借葡萄“新茎”“半犹枯”,需“倒复扶”喻指自己仕途不顺,这不正需要“倒复扶”吗?而“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更表明,若要大食其报,还需对“我”大加栽培扶植,表明诗人希望得到贵人帮助的心理。 (2010年高考湖南卷)(原文在第三课)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委身、偏方、特各1分,语意1分。意思对即可满分4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据、与各1分,语意1分。意思对即可满分3分) (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济、垒各1分,语意1分。意思对即可满分3分) 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点学习第1、5、6则。 3.了解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培养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习惯,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 2.掌握通假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 若火之始然(然同“燃”)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希通“稀”) 4.词类活用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熟,使动用法,使……成熟) 旷安宅而弗居(旷,使动用法,使……空闲)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倒装句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1.孟子是如何论述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 孟子在第1则选文中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说人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和同情的心理,简单地说就是人人都有怜恤别人、同情别人的心理。“先王”以下几句不妨放到后面去谈。为什么说人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呢?孟子是这样解释的: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举的例子很容易理解,也很有说服力。的确,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不为任何目的就自然而然地为那个将要落井的孩子而恐惧而同情,这就证明了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由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所谓“不忍人之心”和“怵惕恻隐之心”以及下文所说的“恻隐之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

文档评论(0)

jizi63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