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看语义角色问题(注: 本文是作者应邀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词汇语义学”专题讨论会上发言的扩展,特此向清华大学黄昌宁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张普教授深致谢忱。) 【作 者】易绵竹 【作者简介】易绵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一系 471003 【内容提要】审视语义角色问题产生的理论背景,讨论语义角色界定的标准和原则,并具体演示基于位语法(Positional Gra 【作者简介】ar)理论对现代俄语三位动词进行研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 【关 键 词】计算语言学/语义角色/位语法
一、理论背景在当前计算语言学界,各国学者对语义角色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兴趣,这大抵是由格语法(CCase GrMMar)框架内最初利用英语语料进行句法语义研究的论著所引起的。众所周知,“乔姆斯基革命”标志着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学派的诞生。但是,该学派为了达到精确化和形式化的目标,坚持“句法自立”原则,完全根据结构树形图线路去分析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义对句法的制约作用,更未考虑句子的语用交际环境。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语言学家菲尔默(Ch.J.FiLLmore)从生成语法学派阵营里脱离出来, 创立了系统的格语法理论,其主要思想体现在本文文末所附“参考文献”的〔1〕~#5〕中。科姆里(B. Comrie )从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角度对这种理论作出肯定性评价:“格语法模式明确了一个过去各种转换一生成语法事实上都没有处理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英语的各种语法关系跟语义角色的相互联系十分松散,因此为了对英语里配价的句法和语义作完整的说明,除了语法关系还需增加某些其他术语”〔6〕。 这些术语就是菲尔默提出的一系列“深层(语义)格”,如:“施事格”、“受事格”、“感受格”、“工具格”等。这里所谓的“语义格”,实质上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语义角色”, 有些学者称之为 “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配价角色”(valency role)、“概念角色”、 “论旨角色”(theta-role)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格语法又被称作“角色语法”〔7〕。我们认为,格理论先后提出“表层词形/句法格”与“深层语义格”的区分和“意义与场景关联”(Meanings are relativized to scenes)的思想,有助于对具体语句进行语法、语义和语用一体化或集成化描写。这个目标的完全实现,势必对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带来极大方便。应当指出,在机器翻译工程实践中,格语法作为语义分析技术而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语言学基础研究中,格语法理论曾在用于句子分析与生成的扩充转移网络(ATN)里起着中心作用。格理论描写动词的基本属性,格被用作进入该网络所要求的主目语之标识符。此项研究显见于单克(R.Schank)的《思想和语言的计算机模型》(1973)以及后来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论著中,诸如维诺格拉德(T.Winograd)的《语言作为认知过程》(1983)和哈里斯(M.Dee HaRRis)的《自然语言处理》(1985)。 此外, 格还曾被语言学家和专业程序人员用于为LISP 和PROLOG 型程序语言开发的分析器中〔8〕。在汉语学界, 美籍华人学者李英哲、邓守信,台湾学者汤廷池等,大陆学者孟琮、李临定、史有为、陆俭明、鲁川、林杏光、姚天顺、杨成凯等都曾按照格语法的思路对汉语的语言事实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有些成果直接与中文信息处理相关,如:《人机通用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9〕。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青年科学家陈肇雄博士提出的SC文法也采用了格分析技术,该文法被界定为“A subcategory graMMar for integratingsemantic and case analysis”,它成功地用于智能型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之中〔10〕。在俄语学界,前苏联学者阿鲁秋诺娃(H.д.ApyTюHoBa)、莫斯卡莉斯卡娅(O.и.Mocкадьская)、阿普列相(ю.д.AпpecяH)等在格语法框架内探讨了句法语义的关系〔11〕、句子的语义模式化问题〔12〕以及语言的同义表达手段〔13〕。本文作者在博士导师李锡胤先生的鼓励下,对菲尔默的格语法及其相关理论(如:依存语法、配价语法等)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综合运用国内外各主要语言学派的基本观点, 尝试创立了位语法( Positional Grammar)理论体系, 并以该理论为先导对现代俄语三位动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性研究,其成果体现为语文科学博士论文〔14〕,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二、标准和原则我们知道,菲尔默及其追随者一直未能对下述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何证明一套语义角色的合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