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傳統技藝知識的保留與傳承
——從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看香港的粵劇文化保育
謝采善
前言
當社會始進入後工業的資訊型經濟社會,經濟考量侵吞着一切,包括知識的生產、保留與再生產都帶有選擇性,形成李歐塔(Jean-Fran?ois Lyotard?)所描述的狀況——對當今知識與資訊的控制。雖然李歐塔在其著作《後現代狀況》是針對一個舊式科學合法化做回顧式的描繪及叙事性的分析,然當中所提出的「敍事的特色是一種消費過去的方式」和資料電腦化以便建立龐大的資訊庫等,都不只能應用於科學知識之上,更能把此看法推論至其他以敍事為主要保育與傳承的知識。當資本主義的製造生產模式滲透進知識生產之場域,知識始被商品物化的過程中,將面對着各色各樣的難題,讓知識被選擇性地保存與承傳。
本文嘗試借用李歐塔的理論作為基礎框架,並透過理解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下稱中心)作為切入點,配合訪談陳澤蕾博士、張文珊小姐及彭淑賢小姐所得的資料紀錄,檢視屬於傳統技藝文化知識範疇的粵劇,在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後工業資訊型經濟社會之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粵劇文化該以怎樣的形式被保留、再生產與傳承,當中又會遇上怎樣的難題與中心又可以怎樣應對。
簡介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
戲曲資料中心於二零零零年三月一日在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粵劇發展基金資助下正式成立,至今已運作了十二年,為個公共戲曲資料庫,主要為公眾人士提供戲曲資料查詢及閱覽服務,並定期出版《香港戲曲通訊》,藉以推動本地及海外戲曲訊息交流。與此同時,中心實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的項目之一,協助搜集、整存及研究戲曲資料,以提供相關資料予研究人員用作學術研究、出版和舉辦公眾推廣活動如講座、論壇、研討會及展覽等,輔助戲曲文化的承傳、研究與推廣。
中心貯藏大量戲曲資料,包括不同劇目與版本的劇本、曲目曲本、「粵劇研究計劃」所出版的戲曲書籍、期刊雜誌與論文集、剪報。場刊、資料單張、海報、錄影帶、卡式錄音帶、鐳射唱片、相片及幻燈片等。館藏以粵劇資料為主,亦包括京劇、崑劇、潮劇、福佬戲及其他地方戲曲。
由此可見,戲曲資料中心的定位主要是貯藏戲曲資料以方便研究人員從事研究工作,雖有對外推廣的部份,但仍以收集、整理、儲藏為主要工作,形成資料貯藏之處,並加以收編、修復。
錄像、錄音與數碼化作為粵劇知識傳承的輔助
李歐塔這樣描述着知識因應社會而作為本質上的改變︰「知識的本質不改變,就無法生存下去,只有將知識轉化成批量的資訊信息,才能通過各種新的媒體,使知識成為可操作和運用的資料。其或可以預言︰在知識構成體系內部,任何不能轉化輸送的事物,都將被淘汰。」和「機械迷你化與商品化改變了我們知識獲取、分類、供求應用的方式。我們所以合理地假設︰資料處理機正在逐漸增設,而且會持續增多,這對於知識的流通亦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就像它在『人類流通』(亦即周轉系統)和稍後在音響、影像上的流通(如大眾傳媒)上,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粵劇知識也同樣面對上述的情況,正如中心行政統籌張文珊所言︰「各種新媒體和文化的湧現和挑戰,粵劇慢慢在承傳方式、演出製作、觀眾拓展等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和對位,也慢慢與其他媒體(如電視、電影、網絡)出現共生現象,致使呈現戲曲的媒體變得極其多元化、零散」。故此,中心館藏嘗試囊括不同媒體形式的粵劇產物,包括錄影帶、卡式錄音帶、鐳射唱片、影像光盤等等,並以掃描和攝影的方法複製紀錄年代久遠的資料,如︰曲譜、劇本、剪報等等,希望能留下大量原始材料進行年表整存、史料彙集或辭典編纂作準備工作,以補充戲曲歷史文獻的斷簡殘篇,方便日後的學術研究及延伸閱讀。為了方便研究人員及訪客使用館內收藏,中心自二零零八年始與中文大學圖書館合作,進行戲曲藏品數碼化工程,引入關鍵字與索書編號的檢索系統,讓用家可以利用電腦快速查詢及閱覽戲曲資料。
然則,粵劇的保育與承傳不光是只以學術知識的形式保留,而是需要在知識保留的基礎上繼續延伸,豐富表演技巧和創作意涵,配合基本「唱」、「唸」、「做」、「打」的技法、身段與臺步,為粵劇注入與維持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把粵劇文化保育與傳承。曾接受粵劇訓練並從事戲曲文化研究的陳澤蕾博士表示︰
「如果要學戲是一定要有老師的,這個是事實,沒得騙人。我自己個
人經驗,聽某一段唱段,是能幫助於知道某段唱段的旋律是怎樣的,
約略知道吐字是怎樣的,但與老師拍曲的經驗是沒法比較的。因為錄
音是一個聽覺上的享受,不是用來傳承的。那當用作傳承的時候,還
要牽涉到那名學生的進度、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故此我贊成把資
料保留下來用作參考是好的,沒有資料參考是艱難,尤其是在這個高
速的世代裏面。」
不約而同地,受粵劇旦行訓練的張文珊小姐也道︰
「影音只能紀錄舞台設置、演員的形態和聲音,卻無法顯示每次演出
的不同與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