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作為結構化與整體性的自然(李德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為「結構化」與「整體性」的自然──羅姆巴赫「自然觀」導論 論文摘要 本文旨在介紹當代德國現象學家羅姆巴赫(Heinrich Rombach)的「自然觀」。有別於他的老師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之視自然界為沒有「世界」,羅姆巴赫把自然萬物視為無數活生生的「結構」(Struktur);另一方面,這些結構之間又息息相關地交織著。這種觸發萬物朝向「結構化」(Strukturalisierung)發展的生成動力就被稱為結構環節之「整體性」(Ganzheit),亦即「上帝」或其他相應的稱呼。因而,從眼下的人或天地萬物之中即可見到此作為結構生成動力之上帝。同時,沒有了自然人就什麼也不是,人在自然界中並沒有特別的位置;它只是在其位置上,激使自然自身超越的力量得以被自由安置,從而參與到整個自然的運化之中,並厚植其多元的意義新維度,這被稱為「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存有論」。 關鍵字:羅姆巴赫、自然、結構、現象學 一、前言 身為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及馬克斯?穆勒(Max Müller,1906-1994)的學生,羅姆巴赫(Heinrich Rombach,1923-2004)這位德國現象學家其實相當值得華文學界加以關注。正如張祥龍所指出的,他已然使現象學掙脫了它慣性的西方本位傳統,而更充分地「朝向事情本身」,讓現象學第一次從方法、發生源頭和顯現方式上更自覺地進入原本意義生成的跨文化性結構,並因而能透視各種不同文化傳統與哲學本身的終極真實性,而不受任何獨斷的普遍主義宰制的那種自由向度。而這套嶄新的現象學則被冠以「結構現象學」(Strukturphanomenologie),「結構存有論」(Strukturontologie),「密釋學」(Hermetik),以及「境象哲學」(Bildphilosophie)等稱號。 本文以羅氏現象學中之「自然觀」為探究方向,並且定位為導論性質。其用心在於,近年台灣哲學界對於環境生態哲學或環境倫理學之關注正方興未艾,筆者不揣簡陋,企盼此拋磚引玉之作能激發環境哲學相關領域,乃至整個華文學界對羅氏哲學之關注。 二、作為「結構」(Struktur)的自然 (一)何謂結構? 要理解「自然」本身如何作為「結構」?便必須先理解何謂「結構」?我們還是得先從海德格談起。眾所皆知,海德格一生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批判西方傳統的形上學。按照海氏的觀點,西方形上學終究只是把握了存有者的存有,而徹底地遺忘了「存有本身」。例如,早在希臘時期,哲學家們便認為宇宙中所有的存有者必然具有最內在的「本質」(Wesen),即使這個本質並無固定的構成方式,卻是一切可能的構成方式之基礎;這個理解方式的關鍵在於他們把萬物理解為「實體」(Substanz),無論是物質實體或精神實體,它們都具有在某一時空中持續存在與非必然的規定性。這個非必然性即是事物外在可感知的「偶有性」,而根據這個外在的可感性,它們得以推斷出其內在的本質,即存有者之存有。依海氏,希臘形上學所把握的這個萬物的本質或存有,充其量只能說是某種「存有者性」,亦即,仍某種「存有者層次」(Ontik)意義上的存有,而非存有本身;這個存有本身根本就不是「表象」(vorstellung)方式的形上學所能掌握的。因為表象的思維方式把萬物視為某種對象來加以理解,其所追問的是存有是「什麼」(Was)的問題。但依海德格早期「形式顯示」意義的現象學方法,我們只能追問其存有本身之「如何」(Wie)問題。海氏早期以此有(Dasein)為核心之基礎存有論探究就是從Dasein之如何存有出發來展示Dasein的存有本身。海氏所把握的這個存有本身,自然不再是靜態的存有者性,也不是如傳統形上學之遠離了存有本身而顯示為科學理性掌控方式下普遍的抽象原理;而是動態的,是一種具體的「實事狀態」之「現身處境」(Befindlichkeit),它活生生地顯示在Dasein投射、決斷等諸行動歷程中。 對羅姆巴赫來說,海德格形式顯示意義上的存有本身其實就已經是「結構」的原型,只是它仍開展、執行得不夠徹底,故只能算是半個結構。因為對羅姆巴赫來說,對結構領略的關鍵處在於我們如何從每一個「存有者」(例如人或其他動植物)的活動方式,以及它與其他存有者之間無盡的相互聯繫中所產生種種「功能性效應」 (Die Wirksamkeit der?funktionellen)層面著手,而存有者的功能效應之深層根據並非海德格Dasein之先行投射、事先取得及「前結構化」等預設形式,而是使存有和實在的一切形式自身才得以「產生」(ergeben)的「存有者」──不只是海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