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量
reserves
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1]
(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 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 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 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通俗得说:基础储量表示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可供企业近期或中期开采的资源量;保有储量是基础储
量中可以立即经济开采利用的;而资源量则是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主要是预测和推断的资源量;资源总量
=资源量+基础储量
储量级别
reserves class
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标准,其目的是便于正确掌握国家的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
储量分级最早出现于英国,经过长期的实践,目前在北美、南美及非洲大多数国家的行业协会仍然沿用美国胡佛1909年提出的证实储量、概略储量和可能储量这些术语,尽管其定义有所变动。
1944年由美国矿务局及美国地质调查所提出,根据矿体的揭露程度、观测点及取样点的密度以及对矿产位置、质量、数量了解的可靠程度,将矿产储量分为确定储量、推定储量和推测储量三级。随着对资源的重视,储量分级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资源和储量分类。
1910年在国际地质学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用数字指数,即A、B、C表示铁矿石的各级储量。前苏联自1928年起,也采用A、B、C表示不同的储量级别;又从经济的角度,将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两类,以后虽经多次变动,但基本上仍然保留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规范管理的特征。1981年苏联的储量和资源分类新增了P1、P2、P3三级预测资源和按矿床复杂程度的分类,规定了各类矿床应探明的各级储量比例。1997年俄罗斯批准了新的分类,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的勘探程度要求,矿石技术加工和开采技术条件由对各级储量提出要求改为对整个矿床加以确定。此外,平衡表内储量细分为采收有经济效益储量和国家采取特别措施支持下可开采的储量两个亚类;平衡表外储量也划分为两个亚类:符合表内要求,限于矿山技术、法律、生态等条件不能利用的储量,质量低或开采复杂因而经济上不合理,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者。
中国建国初期,采用了前苏联的储量级别。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它将固体矿产储量分为四类(开采储量、设计储量、远景储量、地质储量)五级(A1、A2、B、C1、C2)。其中开采储量一般为A1级,设计储量一般为A2、B、C1级,远景储量即为C2级。在一段时期内,这一储量分级对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64年后,有关部门曾对上述储量分级进行了多次修订。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颁发和实行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的两级储量划分办法;煤炭部将煤矿储量分为普查、详查、精查三级;在1968年以后的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统一按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级划分方案进行储量统计,等等。至1977年,又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