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与生产性状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许多性质和过程均有显著影响,首先是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和表面性质,从而影响到土壤的通气与排水、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土壤溶质的运移、水分渗漏、植物养分供应、根系生长、出苗、耕作质量等。 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的肥力特性和生产性状不同。 壤土 黏土 沙土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 性 质 砂质土 壤质土 黏质土 保水性 低 中~高 高 毛管上升高度 低 高 中 通气性 好 较好 不好 排水速度 快 较慢 慢或很慢 有机质含量 低 中 高 有机质降解速率 快 中 慢 养分含量 低 中等 高 供肥能力 弱 中等 强 污染物淋洗 允许 中等阻力 阻止 防渗能力 差 中等 好或很好 胀缩性 小或无 中等 大 可塑性 无 较低 强或很强 升温性 易升温 中等 较慢 耕性 好 好或较好 较差或恶劣 有毒物质 无 较低 较高 * 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性状 生产性状 砂质土 壤质土 黏质土 通透性 颗粒粗,大孔隙多,通气性好 良好 颗粒细,大孔隙少,通气性不良 保水性 饱和导水率高,排水快,保水性差 良好 饱和导水率低,保水性强,易内涝 肥力状况 养分含量少,分解快 良好 养分多,分解慢,易积累 热状况 热容量小,易升温,昼夜温差大 适中 热容量大,升温慢,昼夜温差小 耕性好坏 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性好 良好 耕作阻力大,宜耕期短,耕性差 有毒物质 对有毒物质富集弱 中等 对有毒物质富集强 植物生长状况 出苗齐,发小苗,易早衰 良好 出苗难,易缺苗,贪青晚熟 * 桑树、竹类、水稻等植物相对喜欢黏性土壤。 桑树 水稻 花生 土豆 *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土壤质地改善 (1)合理利用 花生、土豆等植物比较适应质地较粗的土壤。 对于一些深根系植物,质地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大。 大部分灌木类园艺植物也适应质地较粗的土壤。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有机质对土粒的黏结力大于沙粒,小于黏粒,可以促进沙粒的团聚,降低黏粒的黏结力,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3)掺沙掺黏,客土调剂 沙地掺黏,黏土搬沙压淤,逐年客土改良。 (4)引洪漫淤,引洪漫沙 沿江沿河的沙质土壤,采用引洪漫淤方法,使黏粒沉积于沙质土壤;而黏质土壤,采用引洪漫沙方法改良。 泥泞河流 黏土掺沙 有机肥 *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6)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在过沙过黏不良质地土壤上,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可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改良土壤质地。 在具有“上沙下黏”或“上黏下沙”质地层次的土壤中,可通过 耕翻法,将上下层的沙粒与黏粒充分混合,以起到改善土壤质地的作用。 (7)因土制宜,加强管理 对于大面积过沙土壤,首先应营造防护林,种树种草,防风固沙; 其次选择宜种植物;三是加强管理。如采取平畦宽垅、播种宜深、播后 镇压,早施肥、勤施肥,勤浇水、水肥少量多次等措施。对于大面积过 黏土壤,根据水源条件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等。 (5)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 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 1.我国土壤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有丰富的土壤资源,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土壤类型。 由于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种多样的农业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丰富的土地资源类型,为土地的多种利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质量较差,山地多,平原少;旱地多,水(浇)地少;中、低产田多,高产田少。 * * 旱地土壤培肥与管理 表4-8 农业土壤特征、培肥与管理措施 农业土壤是在自然土壤基础上,通过人类开垦耕种,加入人工肥力演变而成,主要有旱地农田、水田、果园、菜园等利用形式,它们的土壤特征、培肥与管理措施见下表。 利用形式 土壤特征 土壤培肥与管理 旱地 高产田 (1)适宜的土壤环境:山区梯田化,平原园田化、方田化。 (2)协调的土体构型:上虚下实的剖面构型,耕作层深厚、疏松、质地较轻。 (3)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4) 良好的物理性状, 有益微生物数量多、活性大、无污染。 (1) 增施有机肥料,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无机相配 合。 (2)合理灌排:适时适量地按需供 水、均匀灌水、节约用水。 (3)合理轮作,用养结合:合理搭配耗地植物、自养植物、养地植物。 (4)深耕改土,加速土壤熟化:深耕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