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哀江南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语言浅易,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鉴赏提示和注释自读,教师可对作者、全剧剧情及传奇知识略作介绍。
让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可通过分别鉴赏第一、第四支曲子和第七支曲子(或从第二、第三支曲子中再选一支曲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二、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
2.师生合作,揣摩研讨。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重点曲子、重点语句进行课堂讨论。
2.有条件的学生可课外阅读《桃花扇》全剧,或观看影片《桃花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桃花扇》剧情(见参考资料)。
《哀江南》的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参看注释①)
二、诵读、感知
1.对照注释,查找字典,疏通文字。
2.反复诵读七支曲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七支曲词的内容。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南京并点明主旨。
3.七支曲子可以分为3个层次: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4.精读中间的五支曲子,依据作者的描述,概括五处景物现在和以前的特点,如“吊秦淮河”一节。现在秦淮河是黯淡、萧条,以前是华艳、热闹。“吊旧院”一节,现在旧院是荒芜粗俗,以前是清静优雅。
5.画出各曲词中的形容词、动词,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与生动。如“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三、讨论、交流
1.【北新水令】中,“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二句构成对仗工整的一联。试分析句中四个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四个形容词是“残”、“废”、“瘦”、“空”,分别修饰“军”、“垒”、“马”、“壕”四字,可看作曲词炼字的范例。战事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废垒”、“空壕”和卧于空壕中的“瘦马”,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军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上下联不过寥寥十字,就真实地重现了经历过战争浩劫的城池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2.从【驻马听】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别写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样凸现其残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题,可将五支曲子的曲词与曲词前三人的宾白作比较。宾白与曲词,都是按苏昆生故地重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作描述的。从城郊始,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和旧院。孝陵乃皇家陵园,故宫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华之地,当年玉柱红墙,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严;长桥旧院,粉黛成群,处处笙箫,又何等热闹。而今却只有山松野草,枯枝败叶,断墙残垣,枯井颓巢,又是何等破落萧条。两相对比,更显出江山沦亡、时过境迁的悲伤。这些曲子都以写景为主,但寓情于景,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3.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支曲子与前六支曲子关系如何?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前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铺叙描述,层层蓄势,最后则水到渠成,激情进发,激越动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则直抒胸臆。从语言上说,末尾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又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气韵酣畅,令人慷慨击节。
四、咀嚼、鉴赏
(一)景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