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第二册陈情表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的等文言知识 3.理解并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体会文章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委婉的方式表现所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打开配套课件《陈情表》,进一步打开文体讲解并解说:“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教师强调易读错字的字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李密,打开课件作者简介进一步介绍   李密,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辩才。晋武帝征为太子冼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卒于家中。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教师进一步明确)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课件“文本研习”部分内容显示)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 .学生试着当堂背诵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们这节课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板书)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教师板书)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