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手抄报典例: 浙江省临安中学 沈荣胤 探究:办一张关于科学家李四光这一人物的手抄报需要哪方面的素材并具备哪些办报的要素? 报头(标题) 生平简介 主要贡献 人物品格 名人评语 人物图片 趣闻轶事 情感经历 编者总结 我父亲原名李仲揆,他14岁报考学堂时买了一张表格要填,慌张中把十四写在了姓名栏里,按规定不得涂改,再买表格要花钱,于是就把“十”改成李,四字不好改,正好看到墙上一块匾“光被四春”,就加了个光字,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字。 ——李四光女儿李林回忆录 史料回放: 虽然“李四光”的名字具有一定的的偶然性,但却能统摄其一生,请各位同学用带“光”的词语来总结其一生的伟业? 人物图片 生平简介——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赴英学习地质,1919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地质理论研究和工作、寻找石油资源、研究地质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1971年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第一版:李四光的主要贡献 学术领域 地质力学 古生物学 冰 川 学 实践: 开采石油 核工业建设 地震预测 完成《地质力学》概论 创立 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确定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成就 为成昆铁路等重大工程服务 第一、二版:李四光的主要贡献 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现象变迁的主因》,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1948年,在伦敦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作了《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李四光成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是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 探究: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地质力学是地质学和力学的结合。地质力学理论认为,地壳上任何一种构造形迹,都反映了地应力的作用。这种地应力作用是研究地质力学、分析构造形迹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的勘查、地震地质的研究,特别是对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 地质力学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於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知识延伸: 实践上: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曾武断地断言:“中国是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 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 毛泽东问:“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 李四光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是巨大的“多”字形结构体系,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互相间隔着,在隆起带蕴藏着多种矿藏,在沉降带又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江汉油田 受美国原油商业库存下降和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11月5号美国纽约油价大幅上扬,纽约原油指标期货价格上涨1.5美元,收于96.70美元,创历史新高。 知识拓展: 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储量为1770.62亿吨,沙特阿拉伯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而中国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约25亿吨,仍居世界第12位;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为中国核工业建设和地震预测做出了贡献 1967年10月距唐山大地震9年,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实践上: 科学家们称距今最近的(距今约200万年)一次冰川期为第四纪冰川。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