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1、《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2、《〈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把握儒家思想中“礼”与“仁”的内涵。 2、如何理解孔子思想体系中“仁”与“礼”的关系? 3、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二、课文讲析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第一)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 2、用:作用。 3、和:和谐、恰当。原指音乐协调,这里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二、课文讲析 : 4、贵:珍贵、宝贵。 5、道:(治理国家的)准则。 6、斯为美:以斯为美。斯,指代“和为贵”。 7、小大由之:小大,大事小事。由:用。 8、有所不行:有的事情的处理不遵循(“和为贵”)这一原则。 9、知和而和:为和而和,为恰当而求恰当。 10、以礼节之:节,节制、规范。 二、课文讲析 :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儒家之“礼”的内涵 “礼”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一种外在行为规范。 “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因此,儒教 被称为礼教,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被称为礼乐文化。中国也素称“礼仪之邦”。 儒家所谓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 政治制度、等级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各种礼 节仪式,它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军 事、法律、教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 是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又是治国安邦的 根本纲领。 儒家之“礼”的内涵 “礼”的本义是祭神的器物和仪式。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礼”具有社会政治规范(“立国以礼”)和行为道德规范(“立身以礼”)两方面内涵。 儒家“礼”的本质—等级 “礼”的实质就是人为地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荀子?强国》:“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荀子·富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矣。” 儒家“和”的思想 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 儒家“和”的思想 先秦诸子对“和”的意蕴、价值、实现途径和理想状态进行了理论阐发,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自觉。“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几乎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二、课文讲析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复,回复、归复。复礼,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附。仁,仁德。? ?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于礼的事情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5)事:从事,照着去做。 (6)请事斯语矣:也要奉行您的这些教导。事,实行,实践。 ? 二、课文讲析: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人都会称誉你有仁德。实践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纲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看,不合于礼的话不要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孔子思想中仁与礼之关系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成为有教养的君子;国家只有按照周礼去管理,才能成为太平盛世。然而,面对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孔子不得不思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 )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又有何用,又从何谈起呢? 孔子思想中仁与礼之关系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与“仁”是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礼以仁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