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hope-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二.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1)内容:三大改造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2)意义: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遗留了许多问题。 (二)失误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1958) 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后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1966: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2、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后果: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四、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⑥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第二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光辉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改革的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①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③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⑥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1)改革从农村先开始的原因: ①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③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 (2)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 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城市的改革 (1)时间: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内容: ①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③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①1980: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②1984:开放沿海城市(14个) ③1985: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④1990: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外商撤资 2、过程 (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①党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