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肌力-肌耐力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学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 Dept of Rehab Therapeut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一、肌力训练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一)概述 1、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 指骨骼肌随意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2、肌力的直接影响因素 肌肉横截面积 肌纤维类型 肌肉初长度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肌纤维走向 杠杆效率 肌肉横截面积 单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截面积之和为肌肉生理横截面积。 肌肉横截面与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成比例,因而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 肌肉横截面积与肌力成正比。 肌纤维类型(Muscle fiber type) 肌纤维分类I型、IIa型和IIb型。 其分型不仅与耐力运动能力相关,也与肌力相关。 IIb型肌纤维产生的肌力最大,IIa型次之,I型最低。但是肌肉耐力的大小和持续运动的能力则相反。 Muscle fiber type 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 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肌纤维走向 肌纤维走向和附着 Muscle orientation and attachment 肌纤维附着点与关节中心点距离和产生的肌力成正比。 杠杆效率 3、肌力的间接影响因素 肌肉的功能状况 肌肉的收缩方式 收缩速度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个体状况 肌肉内部功能状况 肌肉内部功能状况也直接影响肌力 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缺氧 酸中毒 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钙离子 肾上腺素 抑制性反射(Inhibitory reflexes) 抑制性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疼痛时肌力往往降低,就是抑制性反射的作用。 去除抑制性反射的诱因,就可以增加肌力。 抑制性反射是肌梭内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介导。 通过不抗阻或者非力量性训练,而获得力量提高的重要机制,就是降低抑制性反射的作用。 另一个现象是,在靶肌肉训练时先让拮抗肌尽量收缩,然后突然放松,进行主缩肌的收缩,可以通过降低保护性反射的机理,获得更大的肌力。 力的传递 Force transmission 结缔组织对力的传递可以随着训练的增加而提高,从而增加肌肉力量。 韧带损伤或者疤痕化(弹性降低)导致肌力下降。 肌肉的收缩方式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 不同收缩形式的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 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力量-速度关系 Force-velocity relationship 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的运动速度与做功率的趋向相反,而等长收缩的肌力反应居中。向心性收缩速度增加,力量下降。而离心性收缩速度增加,力量增加。 这一现象与肌肉横桥的工作模式有关。 Sliding-filament theory 力量-速度关系 弹性储备和恢复 Elastic storage and recovery 弹性储备:主动牵张后出现突然肌肉缩短收缩的现象,能力来自于肌肉-肌腱单元。 肌肉收缩前牵张可以增大肌力。机理可能与肌肉横桥和结缔组织的顺应性有关。 向心性运动后立即进行离心性运动,可增加肌力,是由于向心性收缩增加弹性储备 纵跳时用屈膝屈髋可增加弹跳力。袋鼠奔跑时利用这一机制,大大降低能量消耗。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 个体状况 肌力的大小与个体状况(如年龄、性别、健康水平、心理因素等)有关。 一般在20~30岁时个人的肌力水平达到峰值。 女性的肌力近似为同龄男性的2/3,男性肌力通常与男性激素有关 。 4、肌力下降的原因 年龄增加 废用性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 肌原性疾病 年龄增加 20岁后随年龄增加肌力逐渐下降,下肢较上肢下降更快。 废用性肌肉萎缩 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以生理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废用性肌肉萎缩。 完全卧床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每天减少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