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读穆旦《森林之魅》作者:李俏梅;文章来源:名作欣赏诗剧(或称“拟诗剧”)是穆旦非常喜欢用的一种形式,每当他要表达对于这个世界的根本性思考的时候,他都要使用这种庄严而宏大的形式,比如他的《隐现》《神魔之争》《神的变形》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以下简称《森林之魅》)都是这样的作品。而在这几个颇有分量的作品中,《森林之魅》是有它的独特魅力的,它的结构简单,戏剧形象最少,却以最充沛的感性描写表达出了复杂多层的内涵。下面我就从诗剧形式、语言魅力以及作品的复杂内涵等三个方面对此诗进行细读,发掘它的独特魅力。一、形式给此诗带来什么?穆旦是新诗“戏剧性”实践里走得最远的一个人。关于为什么此时的现代诗歌都如此钟情于戏剧化的表达,戏剧化表达超越单向度直接抒情的优越性,许多论者都有很好的概括。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戏剧化表达在此诗中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说形式就是意义,那么这种形式给这首诗创造了怎样可能的意义空间??
穆旦的戏剧化表达在此诗中具体化为简单的诗剧形式,仿古希腊悲剧的形式。叙事性不强,只有两个戏剧形象:一个是森林,一个是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形象“人”。前面部分是他们之间的独白和对白。最后一个部分是“祭歌”,相当于古希腊悲剧结尾时的“合唱队”的合唱,题目中“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祭”的含义从此透出。?
从“祭”这个题目来看,战争中士兵的死难是一个从前的事件。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九四二年,穆旦参加杜聿明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战场抗日,其中经历的一次最悲惨的战役就是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野人山”就在胡康河谷,那里山险林密,瘴疠横行,传说有野人出没,当地人就把那方圆几百里的无人区叫做“野人山”。穆旦最初的题目就叫《森林之歌——祭野人山上的白骨》。从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穆旦写此诗的年月,战士们已经死去三年了。表达对他们的怀念、痛惜或者赞颂,一般地说,都应该是一个回忆性的抒情角度,所写事件是一个过去了的事件,就像他一九四七年所写的短诗《他们死去了》。?
诗剧的写法当然不能改变事情的过去性质,但是在语言呈现的视觉系列里,他却首先把一个过去的事件当作一个当下的场境呈现了出来,已经过去了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作为“现在”的状态逼人地推到了读者面前 ,使读者不能不和当时的士兵一样去面对异己的自然,去领受生死的临界状态。所以当诗剧的形式在此使用时,它的第一个功能是,它直接地不需要任何过渡和说明地,把“过去”变成了“此刻”,它“现在式”地打开了过去的情境,使过去的全部丰富的感性得以直接敞开。?
如果说戏剧性处理的第一个功能如上所说的话,那么这个诗剧更有特色的地方还在于两个戏剧人物的设置。一个是“森林”,“森林”本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这首诗却把它当作活的存在,一个有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神”,对于人来说,它既是异己力量的象征,又是诱人的最后归宿;一个是“人”。“人”这个形象的命名是富有意味的。他不把他具体化为“士兵”,不以士兵的身份而以更抽象的“人”的身份,不以集体的身份,而从“个人”的角度与“森林”对峙。可见穆旦诗中这个“人”的形象是抹去了官阶等社会身份的非常纯粹的人的形象。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人”是已死了的,还是濒临死亡的?这是模糊的,虽说这个“人”有自己的感觉和思想,很像活着的,可是在诗剧的人物设置框架里,死人也是可以有自己的感觉的,正如森林可以人格化。?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穆旦此诗中“森林”与“人”之间的对话组成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对称式结构,按“森林——人——森林——人——森林”的对话程序,处于程序中心的森林的语言只有一句:“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使得整个对白的结构像庙宇一样庄严。森林的声音贯彻始终,象征着它的主宰者的地位,而人的声音则较孱弱,并且他的位置就像“过客”,在永恒的森林之间。?
如果说“森林”和“人”已经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交流圈的话,最后的“祭歌”却蓦地打破了封闭,加入了另一个时间维度的声音,诗人的声音。诗人的声音在事件的戏剧化呈现之后出现,显得非常的有基础,有发言权。而诗人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双重的(这一点后文再详释),表达了对于战争中牺牲的人的永恒价值的复杂思考。?
就此,诗人以简化了的诗剧结构实现了意义空间的多重展现,比之同题材的单向度抒情诗《他们死去了》,这种多种声音的戏剧性交锋使得诗更显纵深和肌理丰厚。?
二、语言的感性魅力?
与其他几部诗剧相比,《森林之魅》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感性形象的丰满。本来,诗剧的形式就是增强表达的感性魅力的,可是如果光有某个思想或概念,然后给他穿上形象的外衣,最后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观念化的。我觉得《神魔之争》和《神的变形》就有这样的嫌疑,深刻则深刻矣,没有动人的血肉使之丰满。可《森林之魅》完全不同。?
诗剧的精彩描写首先表现在对“森林”形象的刻画上。作为无人知晓其秘密的原始存在,“森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