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总报告
实验课题名称: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批准立项机构: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课题批准号:GS(2010)G0618
立项批准时间:2010年6月
实验起止时间:2010年3月-2012年5月
报告提纲:
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理论基础
四、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五、构建以“活动”为中心的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课题结果和经验)
六、结束语
七、参考文献
摘要
在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书+教师”: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教师只是按照教案或者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做观众,教师一言堂,信息完全由教师一方发出,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流,更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的完全分离,使本来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本文是建立在作者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亲身体验,对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提出生活体验的构想,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习不再是一种简单而枯燥的行为,而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传统课堂教学的现象出发啊,分析弊端,根据高效课堂的改革要求,提出初中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的设想。
第二部分从关注走进课堂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构建课堂的教与学----学生获得改造后的生活体验、走出课堂后的未来发展----学生生成的生活体验,提升生命价值三个方面提出初中生物学科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部分从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维基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建构注义学习理论对课堂生活体验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
第四部分针对初中学生生物课堂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实践的设想,提出生物课堂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实践目标、原则。
第五部分在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以“活动”为中心的生物课堂生活体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学策略,归纳“活动”教学的类型,在教学情境生活体验化、教学内容生活体验化、课堂活动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的作业四个环节设计上,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能够形象和生动的理解学科知识,从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实验法、探究法,角色扮演、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环境、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的学习,对大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小到花草鸟虫的生命,领略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体验 教学实践
引 言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城市的学生对课本知识中所举的案例,有些不知所云,使得原本深受学生喜欢的生物课,则变得死气沉沉,仔细一分析,原来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很少深入到乡村,深入到生活当中,对自然中很多现象都是一片茫然,生活习惯也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再一味的注重以认知或知识为中心,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学习兴趣,课堂则变成了“一言堂”或是“满堂灌”,甚至变成了“伏台课”,教师的声音则变成了催眠曲。当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是背着沉重书包而做不尽习题的“我”,眉头紧皱而答不出满堂问题的“你”,被空洞说教训练成只能高喊政治口号的“他”的时候[1],课堂失去了活力,教学失去了意义。
而我们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从生物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物突破和改变了沿用了多年的以“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果断删除过去认为不能不学但对学生未必非常有用的知识,如植物学的分类方法等,同时依据“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考虑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生物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联系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的总体思路,增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学会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