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至15年江苏学业水平真题分解)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07至15年江苏学业水平真题分解)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23)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009?江苏?19)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3.右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9.答案: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1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10.(2013?江苏?36)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他一面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同时又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时“隆儒”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李贽提出的“人伦物理”的圭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3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2分) (4)与前三段材料相比,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之处?(2分) 10.答案: (1)表现: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1分) 目的: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分) (2)观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1分) 体系:理学。(1分) 说教:“存天理,灭人欲”。(1分) 1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