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舞蹈历史知识总汇新中国第一部舞剧《和平鸽》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之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上世纪30年代初才见端倪。但是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由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力合作推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这部舞剧是响应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的信念而创作的。剧情中“和平鸽”是有象征性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那里的人民带去福音。但是,她却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救助之下飞到了北京,受到全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国的民间舞蹈有哪些艺术特征中国的民族舞蹈有这样几个艺术特征:一、载歌载舞。中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等,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二、利用道具歌而舞之。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其他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三、形象鲜明,情节生动。中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划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四、自娱与表演的统一。在中国的民间舞蹈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表演者同时也是一个自娱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看到高兴时,自己也可以上去跳一阵,舞一下。中国民间舞蹈表现的主要内容中国民间舞蹈表现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种是反映各种劳动生产和生活类的舞蹈。这类舞蹈有汉族的《秧歌》、《采茶》、《推小车》、《跳春牛》,壮族的《扁担舞》、黎族的《打柴舞》、蒙古族的《牧马舞》、布依族的《织布舞》、赫哲族的《捕鱼舞》等等,都是反映生产的舞蹈。在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的爱情生活是舞蹈的重头戏,反映爱情生活的舞蹈不胜枚举,象回族的《花儿》、壮族的《抛绣球》等。还有一些是强身健体的舞蹈,比如《剑舞》、《刀舞》、《棍舞》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与民俗有关系的舞蹈。民间舞蹈是民俗活动之一,因而各族人民的民俗节日,都有舞蹈。比如,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白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等,这些活动所跳的舞蹈都是节庆民俗舞蹈。另外,结婚、生子、祝寿也都有相应的舞蹈。民间还用舞蹈来驱疫、消灾、驱邪,也是舞之蹈之。第三种是祭祀的舞蹈。过去的人们无法主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而把这些都归于神的力量,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因而对神顶礼膜拜,敬神的方式也是用舞蹈来表示。民族舞剧《宝莲灯》首演于1957年的《宝莲灯》,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它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劈山救母》。故事中描写向往人间幸福美好生活的仙女三圣母,与青年书生刘彦昌邂逅,一见钟情,但却受到自己哥哥二郎神的百般阻挠。聪明的三圣母借用了“宝莲灯”的神力,击败了二郎神的法术,与刘彦昌结为夫妻,并且喜得贵子,取名“沉香”。但是二郎神并不甘心,唆使吠天犬盗走了宝莲灯,而趁机捉走了三圣母,把她压在华山底下,永世不得翻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霹雳大仙所救,并教他习武。沉香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力大无比,用剑劈开华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舞剧《宝莲灯》紧紧扣着爱情的这个主题,充分利用舞蹈手段塑造了六个活生生的不同人物形象:三圣母的长袖、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二郎神及吠天犬的身法技艺,均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创造,富于表现力。还用扇子、手绢、“莲湘”(一种带响的花棍)、“大头舞”(假面)等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烘托了喜庆的气氛。《宝莲灯》对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国内外舞台上都受到广泛好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这部作品获得“20世纪经典提名”。“一顺边”的藏族舞蹈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是一个神秘、圣洁的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在舞蹈中有一定的宗教意识,使得藏族的舞蹈带有凝重、虔诚的气氛。藏族的舞蹈大多来源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优美动情的藏族舞蹈。比如,藏族人有背水的习惯,因而形成了塌腰前倾的体态,为了减轻负荷,形成了膝盖松弛、屈膝颤动的动律。“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过程中顺手和顺脚一同出于一侧的特殊动律、体态,它是在高山缺氧、山路崎岖、劳动艰辛、往来不便等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在负重上山、高山缺氧的情况下,在山路上行走,当重心向一侧倾斜时,该侧之脚尤为吃力,该侧之手也随之而去,由于这种体态最省力、最得力,就形成了同手同脚的“一顺边”的动态。这些都是劳动的印证所在,从而构成了藏族舞蹈中的基本动作,也就是藏族舞蹈“一顺边”的来源。朝鲜族的长鼓舞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国盛唐(公元618年—907年)时期,朝鲜族的《高丽乐》就被列为著名的《十部乐》之一。千百年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