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人格理想
胡适所说的“妈妈政策”,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胡适所说的“爸爸政策”,其实就是轴心时代理论所说的精神超越。孔子和孟子其实是兼有这两种思想的(胡适也用括号提示了这一点),只是分量轻重一点罢了。因为轴心时代是从前轴心时代超越而来的,超越不是抛弃,所以真正的轴心时代思想代表必定都有这两种思想。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本”一词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春秋谷梁传》:“民者君之本也”(桓公十四年)等语。孟子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成为他“仁政”理论的一块基石。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wu4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wu1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庖páo,厨房。厩jiù,马厩,马棚。
○饿莩piǎo,饿死的人。莩,本读fú,芦苇中的薄膜,此处通殍。
○且人恶wù之,人且恶之。恶wū在,何在,哪里在。
○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率领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百姓的父母,行使政权,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呢?
○孟子敢于当着梁惠王的面指责战国时代各国国君的“率兽食人”,质疑他们的行政资格。这固然和孟子的刚烈性格有关,也反映了战国不同于春秋的时代变迁。春秋时代,知识阶层刚刚兴起,社会上还不大买他们的账,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受冷落,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了战国则不同了,“士”的价值充分显露出来,“士”在战国的作用甚至被后人夸张成“得一士可以得天下”(王安石语),于是各国国君争相延请人才,形成一股养士之风。所以孟子比孔子就神气多了,说话也气壮多了。据说孟子周游列国时声势相当浩大:“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所至每与国君分庭抗礼”(《孟子·滕文公下》)。而《孟子.公孙丑下》又记载,有一天孟子已经准备就绪前去见国君,尚未出门,国君派人前来对孟子说:“国君本来想要来见先生,但是因为临时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不知道先生能否在早朝时前来一见?”孟子立刻回答说:“我也本来要去看他,但是不幸临时生病不能去看他了!”这都可以见出孟子的底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是名词。教材解释为“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更精确翻译应该是以恭敬老人的礼数来奉养我的父辈,以关爱孩子的态度来养育我的子弟。
○以及,以这样的态度来推及(别人的老人和孩子)。
○运于掌,运转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
○教材说:“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也许从“天下可运于掌”最可以见出。但是我认为不能这样讲。战国兼并,天下大势是要统一,是统一于仁政,还是统一于暴政,这是孟子游说君主唯一能说的话。难道还能与虎谋皮,让他们交出政权,实行民主?这显然是不顾时代条件。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非,非其上的“非”即非议,非也的“非”即不对,错误。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孟子答非所问,转换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劝谏君王实行仁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三里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