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班幼儿生活活动中互助行为的体验学习
卢曦 陈玫 林炎云
【内容摘要】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于他的身上,不求回报,使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只会接受别人的爱,而不会施于。新《刚要》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幼儿互助、合作和分享,积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互助也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幼儿互相帮助是我国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小班幼儿是否存在互助行为,培养小班幼儿互助行为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呢等等,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深入研究并加以总结提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班 生活活动 互助行为 体验学习
【正文】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中;互助行为系双向的援助有困难的他人的行为,是利他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学习是指幼儿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它是一种以设定目标、体验情景、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环节为过程,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互助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幼儿互相帮助是我国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80年D.B.Sawin通过对3—7岁儿童对同伴困境反应行为的自然观察中发现幼儿期存在互助行为。此实验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互助人数在小班占38.2%,中班占28.9%,大班占28.6%,学前班占20%,因此,培养幼儿互助行为的最佳时机是在小班阶段。
刚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互助行为的现状分析
班上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独生子是全家关注的重点和家庭生活的主轴,认为孩子是家庭的绝对核心,没有进行家庭成员角色差异的教育。亲子关系成为服务关系,父母无原则地顺从孩子的意愿,情愿苦自己也不愿委屈孩子,娇惯溺爱的现象非常普遍,使之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无视他人的存在,不知关爱他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洗手、倒开水等生活环节中,孩子们互不相让,都争着往前挤,有的还推开别人,自己挤上去。
在早操、散步排队时个个都争着站第一个,你推我挤的。
吃点心时将整盘蛋糕端在自己的面前,遇上好吃的东西甚至把别人的那份也吃了。
午饭时自己不动手或舀几口饭菜后就等着老师来喂。
午睡时穿脱衣服遇到困难只会呆坐在床边,不会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
由此可见,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自我意识强烈,基本没有互助意识。
入园三周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影响下,虽然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还是很不理想。在观测的7项生活自理内容中处于“好”的比率基本都在20%以下,处于“中”比率在35%左右,而处于“待加强”的比率基本在50%以上,可以说超过一半的幼儿需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差,比较依赖大人,还有待于加强。
小班幼儿的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了幼儿自理能力弱的一些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大部分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的一切生活活动全由成人包揽,家长认为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使得我们大多数的幼儿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性很差,幼儿长大以后,他的自理能力很差,意志就很薄弱。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包办代替,不让幼儿独立,对幼儿发展是不利的。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幼儿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幼儿大了,学得也快。认为幼儿做事不放心,做不好,所以,实际上这种包办就等于剥夺,剥夺了幼儿发展的机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幼儿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我们主要采用了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中的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督促。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