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康复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指捏 二指捏 操作注意事项:连贯,双手用力对称,不能拧转 三捏一提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头面部 胸腹部 腰背部 上肢部 下肢部 小儿推拿背部穴位 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 小儿推拿手掌部穴位 小儿推拿手掌及前臂部穴位 补脾:脾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桡侧面。补脾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具有健脾胃、进饮食、生气血、除湿热等功效 推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可先揉板门2-3分钟,再由板门推向腕横纹100-200次。具有通达气机,开闭消积,行气导滞之功效 3.调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或清或补。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指尖推向虎口为补,来回推为调,一般100-300次。具有温里升提,涩肠固本,调理肠道之功效 4.摩腹:腹部,属大小肠所居,脾所主。操作时,取仰卧位,用掌或四指或全手轻贴腹部,缓缓逆时针移行,绕脐做圆周运动,30-50次。此法直接作用于胃肠,能和中、通导、止泻。注意操作时,医生手不宜过凉,应保持温暖 5.揉脐:肚脐,又名神阙、气舍。操作时,用中指端或大鱼际揉之,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逆补交替为平补平泻。泄泻多以补为主,揉1-3分钟,能治疗脾胃虚寒,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完谷不化 6.揉龟尾:龟尾穴位于尾骨端下陷中。操作时,患儿取俯卧位,医生中指端向内上触及穴位,施以揉法3-5次,能涩肠止泻。用于治疗泄泻、慢性痢疾、完谷不化等 7.推七节骨:七节骨为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时,患儿取俯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向上或向下推,200-400次,以皮肤发红为度。适用于一切虚证、寒证、气陷证如腹泻、食少、完谷不化等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安医大二附院康复医学科 冯小军 正常排便 次数:一般每日一次 个别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 性状:正常(成形、黏液等),黄色 含水分50-80% 量: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腹 泻 排便次数:增加≥ 3次/日 性状:稀薄(含水分 80%)或 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量:总量增加 200克/日 肠内水平衡 24小时进入小肠的液体和电解质: 食物约2L 唾液腺、胃、肠、肝、胰分泌约7L 24小时内排出:粪便的水分不到0.2L 小肠吸收大部分 大肠吸收1.5L 肠内水平衡 分泌吸收 吸收 分泌 腹泻产生的因素 吸收 分泌 胃肠运动 分 类 病因:病毒性、细菌性、肿瘤性、 过敏性、中毒性等 病程:急性、慢性 性状:血性、脓性、水样等 发生机制 分泌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动力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 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吸收不良性腹泻 特点 禁食可减轻腹泻 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它物质所组成 动力性腹泻 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如甲亢、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肠动力增加 动力性腹泻 动力性性腹泻 特点 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渗出性腹泻 黏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导致血浆、黏液、脓血等渗出 如各种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 病 因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持续时间=两个月或间隙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急性腹泻 肠道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医院内感染、抗生素使用亦可引起 急性腹泻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付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急性中毒:服食河豚、鱼胆及化学毒物如砒、磷等 其它: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新斯的明等引起的腹泻 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 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 肠道感染:结核、菌痢、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肠道非感染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结、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吸收不良综合征 慢性腹泻 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甲亢、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VIP瘤及糖尿病性腹泻 药物副反应: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消胆胺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亦可致腹泻 神经功能紊乱:IBS、神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