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论文-彭思敬.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 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如何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彭思敬 13涉护一班 [摘 要] 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热出血热(dengue haem.0rrhahakic fever,DHF)是由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两种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DF的临床特征为高热,剧烈头痛,肌肉、骨关节痛,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减少,病死率低。DHF临床表现为高热,出血及休克,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病死率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化,建立最佳DF/DHF防治模式,加上大量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流行。 [关键词]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健康教育;最佳模式;医学信息化 一、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 从1978年暴发DF以来,目前只在我国南方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省四省发生流行。前几次大流行的特点是出现突然、来势猛、传播快.经2~3年流行后消失较快。但90年代以来的流行,其流行程度明显减弱,但地域扩大了。本病流行季节与媒介伊蚊消长有关,多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我国大陆DF病例主要集中在3~ 11月份,7~9是高峰。海南省全年都有病例,高峰在7~10月。 病例的年龄分布除与暴露蚊媒的机会相关外,亦受人群免疫水平的影响。在地方性DF流行区,由于长期受病原体显性、隐性感染的结果,人群获得性免疫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在低年龄组发病率高。而在输入性流行区,因人群DF获得性免疫低下或无,故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统计分析我国不同年代及不同病毒型别流行时的年龄组发病率,高发年龄组均在10~39岁组[1]。流行时多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2]。1990年以来,江苏、河南、江西、浙江、湖南、黑龙江及辽宁共报告了13例DF病人,为输入性病例[3]。尤其在夏季蚊媒存在时。对这类病例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医学隔离,因为解放前浙江省、江苏、江西、上海及湖北等地发生过DF流行[4] 二、传播媒介的确定 通过大量蚊媒调查研究,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体内多次分离出登革热病毒1—4型(DV1—4),且与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相关。从而证实该蚊种在我国是传播DF的主要媒介。 埃及伊蚊属于家栖蚊种,嗜吸人血,主要在室内和积水容器中孳生繁殖,也有在屋前、房附近的小积水容器中生长。白纹伊蚊孳生于庭院小积水容器,如盆、坛、罐、盆景、花瓶、啤酒瓶、罐头盒、瓦片积水和塑料膜积水。植物容器:包括树洞、竹简、叶腋以及芭蕉叶等积水。天然石穴、岩洞、人工石穴、水泥池等。特殊容器:包括废旧轮胎、汽油桶、基建工地积水等复杂的孳生环境。该蚊主要野栖,但也飞入人房吸血。 几项实验研究表明[5],致倦库蚊可自然感染DV,且感染后有传播能力,但比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显著为低。尽管如此,有时DF流行区优势蚊种却为致倦库蚊[6],因此不能忽视其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云南省尽管一直没有DF病例报告,但分布有白纹伊蚊,已自西双版纳地区捕捉的自纹伊蚊分离到I)3和D4 型病毒.24个县、市人血清中登革补体阳性率为10.91%,并且在恒河猴、猪、棕果蝙蝠、猎狗等动物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分析认为该省存在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7]。因此在防止DF扩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 影响流行的因素 (一)伊蚊的密度 流行区的伊蚊密度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由此要及时定时、定点掌握三个指数:1、布雷图指数(Breteauindex,BI)(检查100所房屋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当BI为10左右时。有传染源传入可以引起散发病例;BI为20时,发病就显著增加;若能控制在5以下,则可控制本病的流行。 2、 房屋指数(伊蚊幼虫阳性容器户数的百分率);3、 容器指数(伊蚊幼虫阳性容器的百分率)。 气温与降雨量及孳生地数量又直接影响伊蚊生长繁殖及病毒在蚊体内的复制。周围环境中各种被丢弃的包装用塑料制品、罐头盒和旧轮胎等积聚的雨水,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大 量使用的贮水容器,均为媒介昆虫提供了理想的孽生场所,为伊蚊地理分布的扩大和种群密度的升高提供了条件。在夏秋季,气温高,降雨量多,孳生地数量增加,蚊虫的密度也急剧上升.可促使流行区发病率直线上升。 (二)、 人口密度及人口的迁移 人口密度愈高,易感者也愈多。既增加了传播病毒的机会,又增加带病毒者,因此发病率也愈高;通过人员交往可把疫区病原体传到非疫区,使这些地区出现病例,甚至发生流行。1980年广东乐昌发生的DF3型流行,其首发病例是从疫区海南探亲归来发病后引起的[8]。 (三)、 媒介昆虫的输入随着国际交往频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陆续报道发现从飞机、轮船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