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企事业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依托企事业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托企事业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例,探索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并构建与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模式,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教学改革 一、建立健全环境工程专业与企事业单位人才联合培养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产学研联盟”的优势,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合作原则,以绵阳市科技城的飞速发展为契机,主动实施校企合作,积极争取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支持,比如中物科技集团、长虹集团、四川科学城神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不断调整办学的目标和办学的层次定位,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环境工程专业遵循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聘请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合作中心”(图1),成立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重点开展实训基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方案制定等工作,进行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合作项目,并由环境与资源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分管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教师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络员,负责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的知识体系 现有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经过论证,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三层次”的知识体系:专业基础培养知识体系、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知识体系和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知识体系。基础能力培养层次主要服务于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学等;综合能力培养层次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主要涉及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如水处理与污染控制程等;创新能力培养层次主要在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理论与实践教学,该层次内容需将先进的技术成果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中,经过优化融合后的教学内容与结构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环境工程专业—企事业单位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 自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新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研究室建设的同时,积极主动与科研单位、地方企业寻求合作,利用实际科研和工程项目指导学生创新活动及毕业设计。先后与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保中心、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科研、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均能使学生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从理论知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得到实际锻炼,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吸纳企事业教育资源,扩充专业教师队伍 我们聘请中物集团两个“国家中心”工作人员来环境工程专业作兼职教师,参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现代水处理新技术”等课程的讲授,或以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参与教学,让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及时了解或掌握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学科前沿理论与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每年本科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生产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解说,这可让学生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实习效果显著。 同时又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作品竞赛为切入点,并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思路、改进意见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五、积极参与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在参与中提升创新实力 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高度重视与中国物理研究院、长虹集团、中科城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奖励与企事业单位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同时也在联合攻关中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合作,我们建立健全了“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集中性+相应企业的产业化试验+进行平等的利润共享”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研究人员专业单一无法完成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减少高薪聘用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费用,而且还可以实现两方资源高效共享,节省仪器和设备费用,进而还可以将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的用于科研项目的具体攻关问题上。 在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方面,2010年我们与中物集团的“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开展了国家863计划“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工业化技术研究”等数十项国家、省部及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另外2008~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5名优秀学生全程参与了四川中物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水处理曝气用高速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等设备的开发,相关科研成果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与“烟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