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法,韦达定理法在解抛物线与直线相交问题中的应用.doc

定义法,韦达定理法在解抛物线与直线相交问题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义法,韦达定理法在解抛物线与直线相交问题中的应用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 年 7 月 27 日(星期 六 ) 08 : 00 ~ 10 : 00 姓名 年级 性别 教学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 ①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②焦准距: ③通径:过焦点垂直于轴的弦长为。 ④顶点平分焦点到准线的垂线段:。 ⑤焦半径为半径的圆:以P为圆心、FP为半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过定点F、准线是公切线。 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以焦半径 FP为直径的圆必与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过定点F、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是公切线。 ⑦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以焦点弦PQ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的公切线是准线。 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4抛物线的图像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是:, ②准线方程是:。 ③焦半径公式:若点是抛物线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是:, ④焦点弦长公式:过焦点弦长 ⑤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或P 5一般情况归纳:.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其几何性质 (): 标准方程 图形 焦点 准线 范围 对称轴 轴 轴 顶点 (0,0) 离心率 ②.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 ,的焦半径;的焦半径; ,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短的弦,也被称做通径.其长度为2p. ,AB为抛物线的焦点弦,则 ,,= ③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解抛物线(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 、定义法 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设而不求法: 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1,y1),B(x2,y2),弦AB中点为M(x0,y0),将点A、B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 数形结合法: 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的一种统一,常要将代数的运算推理与几何的论证说明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代数运算的严密性与几何论证的直观性,尤其是将某些代数式子利用其结构特征,想象为某些图形的几何意义而构图,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代数性质。 1.定义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1)抛物线C:y2=4x上一点P到点A(3,4)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 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2=4x上一点Q到点B(4,1)与到焦点F的距离和最小,则点Q的坐标为 。 分析:(1)A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因而易发现,当A、P、F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B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l交于R,则当B、Q、R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解:(1)(2,) 连PF,当A、P、F三点共线时,最小,此时AF的方程为 即 y=2(x-1),代入y2=4x得P(2,2),(注:另一交点为(),它为直线AF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舍去) (2)() 过Q作QR⊥l交于R,当B、Q、R三点共线时,最小,此时Q点的纵坐标为1,代入y2=4x得x=,∴Q() 点评: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y=x2上移动,AB中点为M,求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 分析:(1)可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1,x12),B(x2,X22),又设AB中点为M(x0y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y0关于x0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 (2)M到x轴的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M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 解法一:设A(x1,x12),B(x2,x22),AB中点M(x0,y0) 则 由①得(x1-x2)2[1+(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